巴梦河奔腾不息,在高山峡谷中蜿蜒前行,汇入金沙江。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界的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虽然有“高原江南”之美誉,但受高山峡谷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全国的贫困县,也是四川32个藏区贫困县之一,基础设施落后、产业支撑乏力、民生难题突出。
2012年以来,成都市双流区根据四川省委对口支援藏区决策部署,援建巴塘县,在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双流区瞄准制约巴塘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产业、内生力等难题,精准施策,将“双流速度”和“双流效率”融入对口支援全过程,先后投入援建资金1.33亿元,实施援建项目28个大项、60个小项,有力助推了巴塘经济社会发展。
巴塘县委书记汪玉琼说,双流对口支援巴塘五年来,巴塘县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实现“双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9亿元,是2010年的两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10年3243万元倍增至2016年1亿元,是2010年的3倍;城镇居民、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也位于全甘孜州前列。
民生解难——国家级贫困县崛起两个“高地”
教育靠等,生病靠忍,孩子读书上学难、藏区群众因病致穷、因病返贫曾一度是巴塘面临的两大短板。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苦孩子;再穷,也不能让藏区群众看不起病、看不好病。
双流区带着这样的承诺,从援建巴塘伊始,就把支援的靶心对准了教育和医疗。
巴梦河畔,G318线边上,一座现代化的教育园区成为巴塘县城的新地标。园区不仅现代美丽,而且硬件一流,可与内地学校媲美。这个教育园区就是双流援建的。
双流对口援建巴塘后,着眼巴塘教育发展,投资近4000万元对巴塘中学、两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的教学设施设备进行全部援助。
“在双流的援建下,我们的教育条件由全州落后一跃走在了全州前列,成为全州最好的学校之一。”巴塘中学校长扎西说。
为提升巴塘教育水平,双流还采取送骨干教师进巴塘支教,分批次选派了30余名优秀骨干教师到巴塘任教,将双流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送进巴塘。同时,双流还大力开展藏区学生“三进”活动(进成都感受祖国繁荣、进学校体验现代教育、进家庭结对认亲)、选送藏区优秀学生到双流读书、选派藏区教师校长到双流跟班培训。截至目前,双流已组织10批、575名巴塘中小学生赴双流参加“三进”体验活动,已选送119名巴塘籍中学生在双流中学、棠湖中学就读,有35名教师和校长到双流参加跟岗培训、教学观摩、座谈交流和参观考察,极大地提升了巴塘的教育水平。
今年11月,巴塘县顺利通过省教育均衡验收。在双流的对口支援下,五年时间,巴塘教育一跃走到全州前列,成为川滇藏结合部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强县。
12月7日,西藏芒康县69岁的多吉在巴塘县医院顺利完成了胆结石手术。
“以前,像这样的手术,我们这里根本做不了,没有这样的专业人员,也没有这样的科室。”院长曲珍说,以前像肝胆结石、心血管等方面的病只能到700公里外的康定去看,而现在许多手术在巴塘就可以完成,这都是通过双流支援才实现的。
针对医疗基础条件差、医师技术弱、医疗科室少这些制约巴塘医疗落后的现状,双流投入1350万元按二甲医院标准,帮助巴塘县医院实施专业改造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采购,有效地改善了藏区群众的就医环境,提升了县人民医院的接诊能力。同时,还针对藏区高原群众高血压、骨关节病、肝胆结石等常见多发病,先后选派13名骨干医生,帮助巴塘开设了中医骨科、肝胆外科、心血管科,培训帮带巴塘医务人员80余名,极大提升了巴塘医疗水平。
在双流的对口援建帮扶下,巴塘县医院住院床位由2012年的40张提高到2016年的140张,门诊量从2011年的2万余人次增加到现在的8万余人次,成为辐射芒康、理塘、白玉等地的区域性中心医院,有力助推了巴塘打造川滇藏医疗高地建设。
激发活力—强“基”更要壮“骨”
每年7-10月份,是巴塘各种水果成熟的时节,这本是喜悦的时刻,但由于缺乏销路、产业化水平不高、种植户市场观念不强,虽偶有过路游客来采摘,但还是有很多特色水果因无法及时卖出而落满树下,烂在地上。
“看着心疼啊,那么好的果子,就那样烂掉了,拿到成都那得换多少钱啊?”双流援藏干部人才领队谭永生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两条腿走路的思路,一方面积极推进巴塘特色生态农产品走出高原,另一方面广泛引进内地的现代种植技术、营销人才、投资业主走进巴塘。
特色农产品“躲在深闺人不识”,这是川滇藏结合部高原地区的通病。为解决这一问题,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发出了“三进”的倡议,即甘孜州特色农产品到成都进机关食堂、进电商平台、进各大超市。巴塘县作为甘孜州最西面、离成都最远的贫困县,首要任务是把产品送到对口支援的成都市双流区。
“运输问题如何处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如何解决?原生态的产品谁来收集、谁来加工?如何取得SC认证这一进入超市的基本通行证?电商、微商操作人才从哪里找?”双流援藏干部着力寻找破解这些问题的“钥匙”。
谭永生带着援藏干部对巴塘各乡农产品品种、数量以及农业企业、合作社的情况进行调研后,确定破解难题的思路:双流企业带巴塘企业,巴塘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
10月下旬,“三进”活动巴塘营运方比选会在巴塘县农牧科技局举行,族迹、大鹏两家青年创业企业脱颖而出,正式承担起把巴塘特色农产品推送到双流乃至成都市场的重任。
与此同步,双流区西航港开发区内一家在电商领域颇有影响力的电商企业——海汇天佑也开始行动。按照约定,他们将建立巴塘农业企业孵化平台,以“师父”和“引路人”的角色,帮助族迹、大鹏公司解决产品加工、品牌包装、市场推广、SC认证等方面的问题。
在双流的帮助下,巴塘县夏邛镇、竹巴龙乡、波密乡等地,合作社也动了起来,老百姓手中的蜂蜜、土豆、核桃、苹果统一进入专业合作社,由族迹、大鹏两家公司统一加工成“五彩藏乡,弦舞巴塘”系列产品销往成都。
“没有双流公司的帮助,我们可能几年时间里都不会发展起来,更别说品牌战略这些长远的问题”,巴塘县大鹏农产品公司的负责人邓珠说,“在双流的帮助下,我们解决了巴塘特色农产品加工、进入电商平台等难题,目前正在积极申报SC认证,为下一步全面进入超市作准备”。
卖产品能解决短暂之需,但要从根本上激发巴塘自身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认真解决好“壮骨”的问题。除了培植族迹、大鹏这样的农业企业之外,双流人同时把目光投向巴塘之外的投资业主、合作社和专业技术人才。
针对市场经营主体严重不足的短板,双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引进内地种植业主、农业企业、专技人才,通过示范带动,全力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企业三大主体,先后帮助苏哇龙乡王大龙村建成了200余亩酸石榴种植基地、帮助夏邛镇建成近100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在狭窄的巴楚河床旁,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平原地区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首次在这里开花结果。
截至目前,全县已培植专业合作社30余家、家庭农场10余家、现代农业企业5家,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巴塘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营销的队伍之中,原生态的巴塘苹果、核桃、无花果也纷纷转变成苹果脆片、核桃油、无花果干,在双流的农贸市场、机关食堂、OTO体验中心以及各个电商、微商平台上陆续亮相……
智力扶助——聚力增强藏区“造血”能力
“产业是藏区脱贫攻坚的基础,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思路才是长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这其中人才又是关键。”双流区委书记周先毅对对口支援巴塘建设始终坚持一个观念,支援巴塘要把“有限输血”变为“无限造血”,通过带动、引领实现“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与内地的干部比起来,除了自然条件制约这一因素外,藏区许多干部的综合素质、发展意识、发展观念等都比内地落后,这也是导致藏区贫困县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援建过程中,双流区坚持发挥干部才人的带动引领作用,把内地的先进理念、干事作风带进藏区,带动引领藏干部干部群众。结合巴塘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对干部人才的实际需求,坚持把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人才送到藏区。今年该区选送的干部人才平均年龄为33岁,全部为区内年轻后备干部人才。
“把年轻、有能力、想干事的干部人才送去援藏,目的就是激发带动藏区干部人才。”周先毅用“鲶鱼效应”来比喻援藏干部人才选派。
同时,双流把培养藏区干部作为援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先后组织巴塘干部到双流开展专题培训9期,培训干部1100余人,选派48名巴塘机关干部到清华、北大、上海浦东干部学院等高校学习,开展挂职锻炼培养17人,组织巴塘县各部门业务骨干共100余人到双流跟岗培训。
在此基础上,双流还坚持“送智进高原”,先后组织双流30名医疗专家对巴塘县卫生系统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和对口指导,组织4批40人次党政干部及技术专家进藏开展培训,帮助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300余人次,通过多种形式的人才互动带动,将双流先进的发展理念输送到高原巴塘,有效缓解了受援地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
社会参与——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12月5日,双流区西航港街道党工委主任卢光荣致电巴塘县亚日贡乡党委书记四郎扎巴,双方再一次就帮扶事宜进行沟通。双方约定,明年西航港街道将组织辖区内的企业为亚日贡乡适龄青年开展一场专场招聘会,以解决该乡群众的就业问题。
“今年,西航港街道帮扶我们40万元的资金,用于亚日贡乡的基础设施改善,他们还准备帮助我们解决适龄青年的就业问题。”四郎扎巴说。
今年下半年以来,双流区12个镇(街道)与巴塘县19个乡镇进行全覆盖结对帮扶,以此带动巴塘乡镇发展。
对口援建过程中,双流区不断拓展帮扶外延,着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搭建党政部门、友好乡镇“结对帮扶之桥”。双流区组织20多个党政部门与巴塘县相关部门结对,通过两地交流、项目帮扶、干部人才跟训等形式,向巴塘支援规划项目外资金和物资逾500余万元,派出专家100余人次,完成各类干部人才跟岗学习、挂职锻炼、业务培训2500余人次,帮助巴塘把制约发展的“短板”变成跨越发展的“跳板”。
搭建集体经济组织、工商企业“定向扶助之桥”。援建中,双流区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项目资金引流到高山雪域。依托区工商联对接双流企业家协会、区妇联对接女企业家协会,大力实施“万企帮万村”计划,先后促成蛟龙集团、三强轧辊、川开电梯、四川航宇等近20家企业在巴塘开展定向帮扶贫困村活动,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帮助夏邛镇夏桑卡村、列衣乡列西村等10多个村实施了道路通村、合作社扶助、蔬菜大棚建设、太阳能路灯建设等20多个项目。
搭建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接续奉献之桥”。在对口支援巴塘建设过程中,双流区援藏干部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社会爱心人士助贫帮困,在巴塘县建立了“蒙泉爱心基金”,先后帮助114余名贫困儿童联系到社会爱心人士进行“一对一”、“点对点”长期帮扶,汇聚爱心资金30余万元。针对巴塘教育、医疗资源缺乏和贫困群众多的实际,双流援藏干部人才还通过互联网平台,组建了“爱心无敌”、“爱洒高原”等3个社会爱心人士群,先后吸引了130余名社会爱心人士和10余名志愿者向巴塘教育园区、贫困群众、基层乡镇医院奉献爱心。
在援建过程中,党政主导、企业响应、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初步构建,成为参与精准扶贫的新生力量。截至目前,双流区行政事业单位、工商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现金、物资累计达1000余万元以上,受益人群达5万人次以上。
下一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双流区将投入援建资金1.395亿元,着力实施住房保障、产业富民、教育惠民、医疗卫生、文明提升“五大行动”,特别是对最偏僻、最贫穷的甲英乡波戈溪村、普达村等6个村实施整村易地搬迁,对无需搬迁的1000余户农户实施房屋改造和庭院美化,努力推动巴塘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