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走在古今丝路上的中阿交流(文明交流互鉴⑥)

本报记者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15日   第 02 版)

  图为2015年2月12日,中国中交集团沙特公司的中外员工在沙特吉达市防洪渠项目指挥部门前交谈。
  新华社记者 王 波摄

  2000多年,这是衡量中阿文明交流互鉴的时间维度。从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到如今天涯若比邻的信息沟通,中国与阿拉伯世界这两大古老文明的交流互鉴,注定精彩不凡。

  ■ 从未抛弃的友谊

  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汉唐盛世熠熠闪光,阿拉伯世界从未缺席这样的盛宴。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到达条支;唐代,大食遣使达长安。中阿文明的交流不只开始早,还从一开始就打下了良好基础。

  正是在唐代,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此后,中阿之间的文明对话有了更多共同语言,中阿文明不仅在物质上彼此丰富,在交流上更加直接和具体,在思想和精神上也互相分享。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明清持续多年的“以儒诠经”,通过吸收、改造儒家传统中的思想,来阐释伊斯兰教的内涵,堪称规模可观的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

  在古代,阿拉伯传教士就已经与中国朝觐者有着良好的宗教往来,中阿学术往来和商贸往来也非常兴盛。

  近现代以来,在反帝反殖的斗争中,中阿持之以恒地相互支持与声援,增进了双方历久弥坚的深厚情谊。新中国成立和阿拉伯国家相继独立,开创了中阿友好交往的新纪元。1956年至1990年,中国同全部22个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 逐渐升温的往来

  今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访问沙特阿拉伯、埃及,推动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与经贸往来继续升温。

  在沙特阿拉伯,习近平与萨勒曼国王共同见证了双方在能源、通信、环境、文化、航天、科技等领域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并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埃及,习近平与塞西总统共同见证了双方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经贸、能源、金融、航空航天、文化、新闻、科技、气候变化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并共同为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揭牌。

  中国提出的中阿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的积极响应。在习近平出访期间,中国与上述国家均签订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他说,要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

  在中阿之间,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1+2+3”合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 广阔合作的前景

  近些年来,中阿之间在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机制。

  2001年,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成立,针对阿拉伯国家开展民间友好工作。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新的双边合作机制,发展成为涵盖众多领域、建有10余项机制的集体合作平台。2006年,首届阿拉伯艺术节举行,此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轮流举办阿拉伯艺术节和中国艺术节,成为中阿合作论坛之下中阿文化交流﹑文明对话的重要机制。2014年,在中阿合作论坛成立10周年之际,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2014年和2015年为中阿友好年,并倡导中阿共建“一带一路”。

  今年1月,中国对阿拉伯国家首份政策文件公布,在回顾和总结中阿关系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阐述发展中阿关系指导原则,规划中阿互利合作蓝图。

  如今,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方和第七大贸易伙伴。对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而言,无论在能源合作、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还是加强产能合作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结束语 ▶▶▶

  今年8月9日起,本报推出“文明交流互鉴”系列报道,先后刊发《交流架起中美友谊桥梁》《文化交流让中俄友好根深叶茂》《历史与现实映照的中欧交流》《美美与共的中拉文明》《“真、实、亲、诚”的中非交往》等5篇报道。今天推出该系列报道最后一篇,至此,“文明交流互鉴”系列报道刊发完毕。

走在古今丝路上的中阿交流(文明交流互鉴⑥)
2016“中国杰出质量人”奖揭晓
山东公布15项关键核心技术
第100万台国产宝马发动机下线
第三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开幕
2016十大流行语出炉
打掉11个走私大米团伙
打击跨境电信诈骗犯罪
责编:任 涛 卢泽华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