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回归本位,直播才有生命力(云中漫笔)

卢泽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12日   第 11 版)

  美国大选期间,如果开一场“作为希拉里的下属,我为什么要选特朗普当总统”的直播,难免会挨一顿希拉里支持者们的口诛笔伐。但在直播平台DUSK上,则完全不用担心这些,因为一切都是匿名的。你只需要输入账号密码、对着镜头,就可以从容地开始直播,而直播间里的“吃瓜群众”,看到的只是一个带着面具,畅所欲言的“伪装者”。

  自今年下半年开始,以DUSK、SECRET为代表的匿名直播软件,借着美国大选等议题,成为美国互联网界的宠儿。这种平台的模式是,主播脸上打上马赛克,并用变声器变声之后才能直播。这有点类似于综艺节目里的“好声音”模式,弱化“颜值”因素,把焦点定位在声音上,最终让音乐回归“唱歌”这个本位。

  那么,网络直播的本位是什么?

  事实上,这个争论由来已久。大体可分为“颜值”本位和内容本位两种论调。从目前现实来看,两者各自面临着一些困境。

  不可否认,网络直播是在“颜值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文化部、广电总局、网信办等部门重拳治理网络直播的背景下,善于在低俗边缘打擦边球的颜值模式难以为继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在日前,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之后,网络直播更是从根本上失去了“任性”的资本。

  相对于“颜值经济”,“内容为王”的路线显然更加符合各界期待。在今年4月,网络直播行业成立自律联盟以及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相继查处一批网络直播平台及“网红”之后,强化内容导向一度成为多家直播平台的救命稻草。财经、教育培训、生活经验类直播也迎来了一小波发展高潮。然而,半年过后,网络直播在低俗倾向上虽大幅收敛,却未能成功突破“颜值”主导的运营模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内容供应上的严重不足,且“内容直播”的商业变现之路也有些道阻且长。直播平台若完全抛弃颜值模式,经营上容易陷入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窘境。

  摇摆在“颜值”和“内容”之间,运营者们面临着两难困境。而在美国流行的匿名模式则带来了崭新的思路——可以在直播规则上玩些花样,进而突出内容导向。当然,匿名直播在中国面临很多瓶颈。比如如何防止匿名主播“口无遮拦”地散播谣言和人身攻击以及由此带来的监管、追责等问题。另外,作为新生事物,中国网友对匿名直播的接受度也饱受质疑。

  在欧美很火的匿名直播是否适合中国,或许有待考量。但它至少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就有足够的能力找到适当的玩法,来弱化“颜值”因素,使直播回归内容本身。网络直播虽非道德的卫道场,但作为文化类行业,遵守人文规律与符合商业规律同样重要。匿名模式的成功,让那些认为脱离了“颜值”模式、直播就将无处安身的想法,显得有些坐井观天;而失去了内容创作这个主轴,直播才真的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直播需要以适当的方式,回归“内容”这个本位,也只有这样,它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持久延续。

你的内容被低估了吗?(网上中国)
回归本位,直播才有生命力(云中漫笔)
短视频“飞”起来需迈三道坎
戴维·卡普:互联网的神奇小子(互联网大咖秀)
责编:宋 鹏 邮箱:songpeng@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