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
系统高效,注重细节
数据显示,2015年新加坡每天产生约2.1万吨垃圾,其中约36%被焚烧,61%被再循环利用,仅有3%的不可回收、不可焚烧的垃圾直接填埋处理。而即便是焚烧处理的生活垃圾,也会利用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
新加坡垃圾焚烧厂的建设会进行前期规划,基本在工业园区建设,以减小对公众的影响。先进的技术、严格的监管和公众的教育,使新加坡垃圾焚烧厂往往比一般工厂还要干净。
具体而言,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转化成电能;焚烧剩余物及污染物在排出前都需要处理,以确保达到排放标准;焚烧产生的废气则会经过3个步骤处理:一是通过高压静电除尘器过滤掉约90%的粉尘,二是注射熟石灰粉来处理氯化氢和二氧化硫,三是在过滤袋上使用催化剂分解二恶英。
此外,新加坡对垃圾焚烧项目的监控也十分严格,新加坡的排放标准大多数与欧盟一致。焚烧厂的排放数据会直接上传到新加坡环境与水资源部下属的防污处,可以24小时在线监测,结果也完全向公众开放。
日本
严格标准,无害处理
日本的垃圾焚烧处理已是普遍做法。数据显示,2012财年,日本普通垃圾总量为4522万吨,其中直接焚烧的占垃圾总处理量的79.8%,填埋的仅占1.3%。
日本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的前提是对垃圾进行分类。除了在收集阶段要求市民分类外,在清扫工厂内还会进一步进行细分类。由于实行了严密的分类措施,日本现有的垃圾焚烧厂所燃烧的垃圾已经完全剔除了塑料等化学制品,燃烧的垃圾均为食物残渣等无法再循环利用,又不会造成大幅度环境损害的产品,这大大降低了焚烧所产生的有毒气体排放量。
以焚烧为主的垃圾处理厂,还有一项增值业务,就是对铁柜、床垫、自行车等大件不可燃垃圾,提炼有用资源。工厂内也有各种大型粉碎设备,在将上述类别物质细细粉碎后,用磁选机选择出金属部分作为资源出售;而金属上附着的纸、碎布条等,则用风力筛选去除,与其他可燃部分一起送入焚烧炉。
日本对垃圾焚烧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标准,且有诸多法律保障,如《废弃物处理法》《大气污染防止法》《恶臭防止法》《噪音限制法》以及《二恶英对策特别措施法》等。
德国
合理分类,透明运行
德国早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禁止填埋未经处理过的垃圾。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德国城市固体垃圾中回收利用比例为65%,焚烧处理比例为35%。
德国禁止未经垃圾转化能源后的垃圾填埋,极大推动了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在德国,已实现社区里的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深入人心,这恰恰是德国垃圾焚烧得以推广的关键。
德国人对生活垃圾遵循的是尽量减少总量和加以回收利用的原则。如果不按照正确方式认真进行垃圾分类,很可能会被环卫工人拒收,从而连累整个住宅区,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面临处罚。
实际操作中,焚烧设施运营商的废气测量数据受到政府专门机构的检测,焚烧设施的排放往往比上限值低出不少。垃圾焚烧发电设施的高透明度运行、高水平的废气清洁处理与控制使得这种废物处理方式在民众中获得普遍认可,在焚烧设施建设审批过程中也得到公众广泛参与。
(本报记者 王 萌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