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对中亚货运班列“长安号”的名字耳熟能详。近两年来,“中亚班列”不仅将陕西制造的商品送到了中亚地区,也为西安人带回了国外的优质农产品,丰富了西安人的生活。
中国与欧洲的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往来密切,物流需求旺盛。但一直以来,中国对欧洲的大部分货物贸易都通过海运方式进行,部分附加值较高的货物和跨境电子商务只能通过空运方式进行。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39条“中欧班列”线路。“中欧班列”的运行速度为120公里/小时,比“中亚班列”的80公里/小时快了50%,所运货物不乏科技含量高的新装备,是中国最高级别的货运班列。
“中欧班列”带回欧洲的优质产品与资源,与西安港的跨境电商、粮食、肉类及相关口岸功能相结合,为中欧产品贸易开辟了一条安全、高效、便捷的国际进出口贸易通道。
内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地处古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核心板块、中国内陆第一港,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北部的灞渭三角洲,规划建设面积88.8平方公里,是陕西省、西安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内陆开发开放高地而设立的开放型经济先导区和现代服务业核心功能区,是联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和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新引擎。
为努力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陕西自贸试验区承载的“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功能,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西安国际陆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积极筹备,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集装箱专用平板车的调配、运输计划报批、海关、检疫、过磅、装箱、短途运输等各项组织工作,确保班列的顺利开行。
由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国际陆港集团主导的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营以来,中欧班列交通物流枢纽正式在西安港形成,不仅让西安在物流运输方面获得快速发展,同时也让西安在相关产业中的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
“我们希望通过中欧班列和国际货运包机航线,把中国的高品质商品带到德国以及欧洲,同时也把更多的‘德国制造’引进中国,为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陆港集团总经理屈锦薇表示。
外向型经济新引擎
作为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直属国有大型企业集团,西安国际陆港集团在实现中欧物流通道延展方面持续发力:在法兰克福设立陕西首个海外仓,为中欧班列建立“欧洲基地”;与欧洲TEL、HUPAC及RTSB 3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其在欧洲的运输网络,把通过中欧班列运载的货物快速分拨到荷兰、法国、西班牙、捷克等地,打造全球化、高效能的国际物流与贸易服务新通道;与德国帕希姆机场签署合作协议,使帕希姆-西安货运航线与已开行的西安-汉堡中欧班列相结合,形成了“海陆空”立体化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下一步,西安国际陆港集团将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为目标,系统谋划,内外并举,以市场化手段,全力推进海、陆、空立体化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大通道建设,促进国际商贸物流产业在“西安港”有效集聚,为中国商品出口欧洲、欧洲产品进入中国开辟一条安全、高效、便捷的国际进出口贸易大通道。
打造国际中转枢纽港
与海运相比,从“西安港”发出的中欧班列具备极高时效性。随着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越来越多的企业前往西安港考察发展环境,咨询相关投资政策。中欧班列的优势条件,吸引百货、电子、汽贸等行业的大型加工型企业集聚,基于市场旺盛的需求,这些产业也必将成为西安的优势产业。
据了解,西安港将利用德国、波兰通达的运输网络,将中欧班列货物快速辐射到捷克、意大利、芬兰等地。同时,西安港还将在柏林、慕尼黑等设立海外办事处,建设运营海外仓。
此外,西安国际港务区还开通了“陆空联运”跨境电商货运直飞航线,与东部沿海港口及世界著名港口建立了“海铁联运”线路,西安港“海陆空”立体开放大通道已经成型。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深入实施及陕西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西安国际港务区已成为陕西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正在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最大的国际中转枢纽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