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08日 星期四

拔根芦柴花(名家说民歌)

乔建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08日   第 06 版)

  这是江苏江都的民歌。在中国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大约有三种:一种是以花喻人,借花表达情爱,如《茉莉花》和“花儿”令曲《上去高山望平川》;一种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如各地的一些《对花》;另有一种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的媒介,而花本身无特定的含义,如山西北部的“开花调”和这一首《拔根芦柴花》等。

  《拔根芦柴花》原是当地在水田劳动中唱的歌,属“秧田歌”。稻农为解除疲劳、自我调节,便以歌寄兴。他们所唱的内容有很大的即兴性,而曲调和衬词衬腔则是相对稳定的。这首秧田歌表面上看歌词分为三段,实际上每段只有第一句是“实词”,其后便是固定衬词“拔根芦柴花”和以虚代实的“清香玫瑰玉兰花儿开”。

  这样的唱词结构,说明此歌是借“花”寄兴,而不在乎唱的是什么,这也是一般劳动歌曲的特征之一。此歌上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费克记录下来,它有两种乐谱,一种是本文所收这一种,另一种是舞台用谱。为了加强抒情性,记录者在倒数第6小节处增加了两小节的短句,并再反复一次,使音乐产生了复沓缠绵的新意,而且还使曲体因扩充而取得平衡,使原来不规则的三句变为四句,扩充句起到了“转”句的作用。全曲音调在明快、奔放、昂扬的基调中糅合了一点委婉的因素,刚柔相济,兼融江南与江北和劳动歌曲与抒情山歌的特色,这也是它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拔根芦柴花(名家说民歌)
全球创作者齐聚中国话版权
“埃中电影交流之窗正在打开”
《哈姆雷特》重问生存与毁灭
构建当代新实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责编:郑 娜 邮箱:zhengna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