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06日 星期二

循环经济在中国

张明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06日   第 12 版)

  政策技术,护航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与推动。

  在政府文件中,循环经济已经出现过了许多次。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自此,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包括环保部在内的其他政府部门,开始陆续发布循环经济实施的指导原则和一些典型案例。

  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发展循环经济一次次被写入,说明了我国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心。

  近些年来,电子垃圾资源再生技术、循环水处理药剂应用技术、生活垃圾消解处理技术等具有针对性的技术相继出现,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渐入佳境。

  只有政策牵头,政府发力,循环经济的发展才会具有坚实的基础。

  各地发力,创建生态省市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地方省市的配合。

  湖南汨罗江畔,有一个“变废为宝”的宝地——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废铜、铝、不锈钢、塑料、橡胶等看似无用的废旧物资,通过再生利用加工技术,摇身一变,变为可以再次投入使用的资源,充分证明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有用物质”。

  江苏省丰县,原本恶臭熏天的垃圾填埋场上,崛起一座花园式循环经济产业园,曾造成诸多困扰的垃圾、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经过混烧发电变为引擎,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电能、热能以及暖气、有机肥料等有用的资源。

  这样的宝地在我国还有很多处,被称为“城市矿产”基地。位于安徽滁州的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如今已经成为废旧“汽车之都”;湖南永兴人没有银矿,却利用全国各地的废渣、废料、废液打造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银都”……

  人人有责,共建绿色家园

  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努力。住在北京市朝阳区的张雪,是一位每天晚上花10分钟将一天的生活垃圾分好类,在第二天早上带下楼扔掉的女士,她表示:“挺开心的,每天进行垃圾分类花不了多长时间,但是成就感很高,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对资源的保护。”

  垃圾的处理、分类以及回收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魅力所在。目前,我国各地“垃圾围城”现象愈发严竣,北京城市郊区垃圾填埋场,已经形成50多米的垃圾山,1300多亩的垃圾场。

  能把垃圾分类做好,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居民分类,垃圾的收集运输以及最后的分类处理,每一环节都到位,才能实现生活垃圾的有效回收。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适时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并将努力打通各个环节,探索行之有效的模式,解决“垃圾围城”现象。

  每位公民坚持进行垃圾分类,将垃圾回收的第一步做好,才能顺利推动垃圾回收的实现,解决“垃圾围城”难题。

“聚宝盆”里大循环
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循环经济在中国
责编:杨一枫 邮箱:yangyifeng5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