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2月03日 星期六

中国特色发展权实现之路

汪习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2月03日   第 02 版)

  发展权作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人权创新的最大贡献,在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通过30年以来,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其中,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如一地坚持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原则,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权实现之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发展方法,为解决发展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

  一、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相结合的战略进路。区域开发模式便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验。30多年以来,中国推进发展和发展权实现的一条主线是从东部到中西部按地理空间渐次开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经济特区制度,率先开发东部沿海地区,使贫穷落后的东部沿海地区焕发了生机,这些地区的人民的发展权得到了有效改善;随后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极大地改善了中西部地区人民的发展权。此外,实施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环渤海地区、京津冀地区等数十个区域开发战略,以区域为立足点,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权实践难点。

  二、政法规范与行动方案相连接的救济方式。中国积极根据《发展权利宣言》第十条“拟订、通过和实施国家一级和国际一级的政策、立法、行政及其他措施”以实现发展权。在国家政策层面,从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到江泽民提出“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在实践发展权进程中既一脉相承又不断推陈出新,并将科学的发展权理念贯穿到政策和法律规范之中,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保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国宪法以根本大法形式全方位确立和保障发展权。《宪法》在40处使用了“发展”一词,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成为宪法所保障的最重要人权形式之一。在各部门法中都充分贯彻了这一原则,如《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规定:“老年人有……参与社会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权利。”我国建立了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发展权,仅2015年,国家司法救助资金就达到30亿元。

  三、形式理性和实质公平相统一的价值导向。“发展机会均等”是《发展权利宣言》所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中国既强调通过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实现发展自由,更注重通过国家干预和宏观调控保障发展平等。以减贫为例,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从粗放式扶贫到精准扶贫,走出了一条为世人瞩目的脱贫致富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按照国际扶贫标准累计减少贫困人口数超过美、俄、日、德四国人口总和,被世界银行誉为“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减贫目标的国家,目前正致力于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减贫任务。

  四、权利主体与权利客体相融合的行为模式。中国既强调发展权主体的普遍性,也强调发展权客体的广域性,提出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发展战略。重视经济发展权,通过30年的建设,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上升;保障政治发展权,通过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确保全体公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维护社会发展权,格外强调保障民生,重点解决住房、医疗、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公平、就业等关系公民平等发展所必需的基本公共资源与公共产品的公平分配问题;重视文化发展权,在依法促进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同时,特别重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文化发展和进步的成果;致力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权利的落实,尤其是颁布了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实施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有效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发布中国实施联合国2030议程国别方案,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权上取得显著成绩。凡此种种,一再表明中国人民发展权的客体范围之广、领域之众,与主体的融合之深、成效之巨。

  (作者为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随时代而行 为时代立心
食用菊花助河北农民增收
“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研讨会举办
百余燕京八绝精品亮相京城
《多彩西部》荷兰开展
非遗展馆增色农博会
西藏图片展在斯洛伐克开幕
中国特色发展权实现之路
最高法改判
聂树斌无罪
香港8年援建四川
灾区项目近2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