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和海峡西岸石化产业先导区,推动福建泉州北翼地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石化先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这是今后5年福建省石化产业龙头基地泉港区发展的目标;产业兴、城市美、百姓富,是泉港区发展愿景。目标、愿景正在步步接近实现。
产业链延长迈向价值链延长
走到泉港区南埔镇施厝村通港路中段,你不难发现,这里有一个占地45亩的福建福源凯美特8000m3/h火炬气综合利用项目。项目以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排放的火炬气为原料,通过收集、脱硫、缓存以及分离提纯装置,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氢气与燃料气,然后经压缩后通过管道返回给该公司。此举既减排了工业尾气,又循环利用了资源,而且节能、低碳。
为进一步提升石化基地综合竞争力,打造先导先行的“石化产业生态圈”,成为省内龙头、国内领先、海丝先行的石化产业高地,泉港区党委、政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重点打造石化产业链、物流贸易链、科技链、循环链,推动“产业链延长”迈向“价值链延长”。
为此,泉港区要重点发展多元化烯烃、乙烯、丙烯、苯、C4等五大产业链,培育发展化工新材料、石化装备制造及维修维护、质量检测等关联产业,打造石化产业升级版;重点建设“一基地五中心”,全力打造石化物流贸易链,获取石化产业的高端价值;以“两院两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石化科研实验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石化“众创空间”为重点,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盟,打造集科技创新、产学研对接、人才培养、质量检验为一体的石化科技服务高地;充分发挥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优势,推动上游产品、副产品、废弃物作为下游原材料的综合利用,实现“化废为宝”,提升上下游的产业关联度。加快建设热电联供、二氧化碳回收、火炬气回收、废催化剂再生、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通过资源化、减量化、综合化提升产业一体化效益,使示范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构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市
冬日的午后,位于泉港城市核心区的锦绣公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亮。公园占地520亩,葫芦形人工湖、音乐喷泉、绿地景观、雕塑小品、休闲栈道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昔日的盐碱地成为群众休闲健身的首选和文化地标,前来的人们络绎不绝。
作为全国58个“产城融合示范区”之一、泉州市唯一入选的县区——泉港区,自启动产城联动发展战略以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为构建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繁荣城市,泉港区委、区政府在更高起点上提升城市规划水平,更高层次上推动城市建设扩容提质,更高标准上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据悉,泉港区立足泉州北翼新城定位,启动土地利用、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海洋开发、生态环境等“多规合一”,推进湄洲湾石化基地发展规划修编,进一步完善城市专项规划、片区控规和村庄规划,理顺空间布局,统筹资源配置,实现各类规划协调统一、无缝衔接。
不单如此,泉港区实施“东拓南进、沿湾向海”战略,形成“四星拱月”的城乡发展格局。重点实施“8类城建工程”,加快滨海新区建设,“城中村”改造,加快前黄、涂岭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和界山区级小城镇综合改革,打造形成一批山水田园型、水乡渔村型、传统风情型、城乡一体型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基本完成石结构房屋改造,加快建设交通大动脉,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城市公园和乡村休闲公园,推进“三边三节点”景观整治等。此外,泉港加强城市管理,实施“两违”综合执法、城乡环卫工作、市容市貌整治、市政设施维护、城乡安全饮水、城乡公交客运等6个方面的全覆盖。
走上百姓富裕和谐小康之路
产城融合,解决的是“人进城、建好城、管好城”的问题,以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
在“人”这方面,泉港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为民造城,把普惠共享作为最高的民生追求,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断推动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社会治理取得新进步,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极力打造一条百姓富的和谐小康之路。
据介绍,泉港以社会保障扩面织密“基本民生”,全力打造全民医保、全民就业、全民安居、全民养老、全民小康“5个全民”,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突出做好失地失海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工作,推进拆迁安置区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构建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
泉港以社会事业提质打造“质量民生”,致力推进文明、教育、卫计、文体、福利5个方面的提质,实施“名师名校长”与“名医名科名院”工程,打响闽台“三同文化”交流、北管音乐、山腰戏曲、福船等特色品牌,健全完善社会救助统筹联动、“救急难”、社区便民服务等机制,切实满足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泉港以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和谐民生”,重点构建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普法宣传教育、法律援助五项机制,实施“依法治区”战略,最大程度增加和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