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老外“谈霾色变”,咋整?(七彩絮语)

刘 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29日   第 08 版)

  11月18日,游客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
  (人民视觉)

  几个星期前,我到柬埔寨旅行。在金边的一个骑行团里,遇到了来自美国、乌克兰等好几个国家的游客。聊天时,听说不少人还没到过中国,我便盛情邀约他们来华一游。没承想,几名国际友人摊摊手:虽然向往中国,不过,实在是有点儿担心你们的空气啊。

  我一时语塞。打开手机,北京当天的空气质量已经“翻红”;朋友圈里,看到异国他乡的蓝天白云,好友纷纷表示“羡慕嫉妒恨”。不知该如何反驳的我,只好也学老外们摊摊手、耸耸肩。

  事后反思,我当时确实应该“回敬”几句。当然,并不是强词夺理或是据理力争,而是有礼有节地摆一摆中国治霾的成绩:空气质量提高了百分之多少,蓝天数量增加了几天。或者可以把手机里的照片拿出来,这样更有说服力:北京的蓝天,也有蓝得沁人心脾的时候呀。或者,我也可以讲讲,西方媒体偏见使然,夸大了中国的空气污染状况,这也是事实。

  再转念一想,这样的说辞,当真能消除外国友人心中的疑虑吗?对于治霾的效果,我们这些身在其中的人体验得已经够真切了,尚且经常“吐槽”糟糕的空气,老外就更未必识得清楚了。我们如今习以为常地戴口罩、家庭必备的空气净化器,在很多老外看来可不是生活中的“标配”。

  其实,与其搬出那些枯燥的数字和难解的名词,讲个故事,效果可能会更好。去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旗下的一间工作室,记录了两名河北农民在15年里植树上万棵、把荒滩变成绿林的故事,感动了全球网友。虽然他们的初衷并非植树造林、净化空气,但平凡人的义举善行,却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

  或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亲身体验。比如,为了低碳出行,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共享单车风靡全城,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人们不再谈霾色变,而是以平常心与合理的防护措施应对污染天气……

  生活越来越好,问题也有不少。为了讲好真实的中国故事,很多平凡的国人和我一样,为此“操碎了心”。敞开门,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外国游客来华工作、学习、生活、旅行,希望他们把中国的新气象讲给朋友听。关起门来,我们也得三省吾身,治霾之路确实其修远兮。最严治霾措施频频出台,除了看热闹,更得看“疗效”,可千万别伤了我们这些“旅游推广大使”的心。

  

治霾,靠理智更靠担当
老外“谈霾色变”,咋整?(七彩絮语)
各地出招治理雾霾(链接)
河南郏县获授长寿之乡
雾霾天
公众如何应对?
责编:刘 峣 邮箱:onionliu@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