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不一样的冰雪最诱人(旅游漫笔)

杨一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28日   第 10 版)

  在北京下第一场雪的前两天,鸟巢就“下雪了”。11月19日,“2016年沸雪北京世界单板滑雪赛与敢爱现场音乐会”隆重举行,一年一度的鸟巢特色冰雪游拉开了大幕。2008年后,鸟巢一直“没闲着”,奥运后旅游开展得有声有色,承接各种赛事和大型演出,今年冬天更是把音乐会和滑雪结合在一起,让乐手的声音伴随着滑雪板点燃这白色季节的热情。鸟巢的冰雪旅游从开始起,就深深打着它自己独有的烙印,那就是运动与激情。

  记得冰雪游刚开始在中国火热起来的时候,各地都在搞滑雪场,而滑雪场和滑雪场之间简直是一个模子复制的:除了三级赛道以及规制不能变更外,连休息站竟然都惊人地相似,一水儿的欧式小木屋,一水儿的木制平台,一水儿的木桌木椅,一水儿的“异国风情”。有些滑雪发烧友开玩笑说,全国滑雪场应该统一打广告,因为长得都一样。

  当时冰雪游的种类也非常贫乏,除了滑雪滑冰,就是逛冰灯了。哈尔滨搞冰灯,内蒙古、新疆也搞,而且各地的冰灯又极其相似,不是西游记唐僧师徒,就是西瓜白菜什么的,看了一处就不用看别处了。

  刚开始,游客对于小木屋的异国风情和冰灯的晶莹剔透还有兴趣,但慢慢地随着单调和乏味的趋同之风渐渐飘散,人们的游兴也飘散在白色的世界里。市场的微妙变化,导致了部分嗅觉灵敏的从业者营销策略的变化,差异、精准这些概念渐渐成为竞争的“利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不同地域、民俗、文化、历史背景和时间节点,进行精准的分析策划、统筹布局、分工合作,这样的做法在如今的“冰雪行业”相当盛行。大致有如下几个特征:

  首先,文化让“冰雪不同”,我曾在呼和浩特的一个滑雪场里见到一座蒙古包形状的休息站,而休息站里竟然有蒙古靴样式的雪鞋。文化可以分解成各种各样的元素,渗透到每个环节当中去。

  其次,事件让“冰雪不同”。比如前面说的鸟巢的特色冰雪游,还有张家口推出的冬奥冰雪游。

  再次是游客让“冰雪不同”。有些地方针对不同游客有不同的策划,这种策划带有小众性特点。

  随着市场精准定位的出现,差异化的层级也越来越深入,不再单单表现在地域上了。同一地域不同的景点,同一单位不同的景点,冰雪之旅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样貌。去年在呼和浩特的大召庙会上,一场“怀旧滑冰”活动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冰车、冰锥、挂线手套那些能唤起“50后”、“60后”、“70后”回忆的物事出现在“80后”、“90后”、“00后”的眼前。

  差异化让冰雪游市场变得异彩纷呈。不过,还要看到,今天依然有很多趋同化的现象存在,这是成本、思维和部分人的需求造成的。而且一些披着差异化和个性化“外衣”的趋同化现象也屡见不鲜,比如生硬地为一些项目上加上当地元素,为了差异而差异,这样的做法不足取。

不一样的冰雪最诱人(旅游漫笔)
差异化让冰雪旅游更精彩(冷冰雪 热旅游②)
华侨城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首届“中国金牌旅游小吃”揭晓
张家界升级地质“安全游”
责编:赵 珊 邮箱:hwbtrave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