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烟台首届“业达智汇谷”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大赛共吸引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8个项目参赛,涉及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参赛选手不仅有海归、研究员,甚至还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经过初审、复审等多个环节,白血病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检测等30个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大赛恰逢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成立20周年,并且有21个参赛项目表示将落地烟台开发区,这些无疑是最特别的纪念。
昔日求才若渴,今朝挑肥拣瘦,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招才引智发生了“变脸”式改变。
“经济步入新常态,工委管委加快推进创新型开发区建设,创业园区引才更不能停留在过去的老思维,要敢于‘思变’,坚持优中选优。”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主任牟晓表示。
■ “大咖”云集,打造区域人才高地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拥有人才,企业才有创新发展的“充足马力”,也自然有了“话语权”。多项技术及产品打破国际技术封锁,承担国家“863”计划两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6项,承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等多项平台建设……烟台德邦科技有限公司如何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成为引领国内电子封装产业的“领军”企业?公司总裁解海华道出了背后的秘密。
德邦的“功成名就”很大程度上离不开陈田安博士的加盟。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陈田安作为国际电子封装领域翘楚,加盟德邦科技后,组建起包括7名博士、60多人的创新团队,带动2名海外院士、3名“千人计划”专家,成立了全省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
“有了人才,企业动力十足。像我们研发的用于风力发电机的环氧结构胶,已经是陈博士团队第8项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的成果,这种结构胶,过去曾长期依赖进口。”解海华说。
近年来,园区坚持“吸引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引才思路,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光电等新兴产业,以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为重点,重点瞄准“高、大、外”,即“高(国家“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省“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大(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各类高科技人才)、外(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通过才企合作、以才引才、与科研院所人才项目对接等模式精准发力,在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构建起了以“千人计划”和“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领衔的人才集群。仅生物医药领域,就吸引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名,占园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总数的28%,可谓人才高地的“高点”。
据统计,创业园区已累计吸引386名海外留学人员来区创业,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5名,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3名,烟台市“双百计划”专家21人,开发区“科技领军型人才”22人;海归博士创新团队51个,其中2个团队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4个团队入选开发区“科技创新团队”。
园区还成功争取了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烟台基地和欧美同学会海归创业学院烟台学院落户,面向全球“广发英雄帖”,进一步扩展了引才渠道。
■ “智本”变资本,构筑新兴产业隆起带
如何“吸引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关键在于“智本”变资本。20年筑巢引凤,20年辛勤培育。创业园区走出了一条“孵化企业、带动产业”的新路,积极引进、孵化相关企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以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
据悉,园区已吸引留学人员累计创办企业638家,注册资本21.7亿元,上市及挂牌企业9家,拥有专利(专有)技术1115项,其中核心技术390项,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和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烟台荣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手握”8个国家一类在研新药产品,上市后有望实现年产值百亿元;山东毅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水务管控系统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入选国家“863”计划储备库,公司2015年登陆“新三板”、2016年营业收入预计达2.7亿元。以德邦科技、希尔德新材料、一诺电子材料等企业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势头不减,以隽秀生物、海安药物研发、华威药业等后起之秀见证了生物医药产业方兴未艾,新引进孵化的毅康电子、维佳半导体、中诺机电等企业展示了电子及自动化产业的厚积薄发,联宇网络科技、威兹曼智能信息等企业则在IT及电子商务领域异军突起。
说到“智本”变资本,烟台一诺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良非常感慨。一诺电子研制出全球首条“键合银丝”,打破了键合丝行业长达70多年的“金丝垄断”,成本较金丝降低80%。键合丝作为电子产品集成电路的四大基础材料之一,每年需求量巨大,公司急需资金新上生产线。关键时刻得益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一诺电子顺利与金融机构签署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合同,成功融资2000万元。获批质押贷款当月,公司就实现了近2000万元的销售收入。
园区还联合深创投、天津泰达等知名机构设立烟台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烟台源创科技投资中心、烟台泰达生物及新医药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及烟台安芙兰创业投资基金四支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7.08亿元,不仅可以为创新企业解决难题,也将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跟进,形成更大的资金储备,为今后企业融资奠定基础。
■ 创新服务无止境,改革路上不止步
“当地政府扶持力度大,尤其像生物医药这类需要长时间孵化的项目。现在园区已经有很多像荣昌生物这样的企业,我觉得我们的项目会起步很快,希望在三到五年内成功上市。”国家“千人计划”张超博士表示。刚刚结束的创新创业大赛,他的参赛项目是“白血病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检测”,目前该项目已成功落地开发区。
20年春华秋实。“只有筑好了发展的巢,才能吸引更多有抱负的留学人员来烟台、来园区发展。”牟晓表示,创业园区牢固树立“人才和企业的成功就是我们的事业”服务理念,着力打造投融资、创业导师、智力培训、项目申报、文化交流等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全力帮助人才和企业实现“创意成真、创新成果、创业成功、创客成就”的美好理想,给留学人员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他们才给我们带来了产业发展的轰动效应。
创业园区现有创业基地12万平方米,其中,科技大厦和3座标准厂房等公共孵化面积8万平方米,可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研发和生产需要;另建设了加速器1.2万平方米,与孵化毕业企业共建生物医药专业创业场地2.8万平方米,形成了优越的促进人才发展和企业成长的创业链条。园区周边建有公园广场、商业中心、各类中介机构和教育机构等,创业环境非常优越。
近年来,园区通过设立“金种子专项扶持资金”,对留学人员企业进行从“孵化”到“扶强”的全程化、全方位扶持,中端人才、初创期项目同样可得到上百万元扶持。
初创期,对发展潜力较大的留学人员创业项目,分类给予10万元—5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对具有发展前景的留学人员企业,给予为期2年、每年不超过20万元的贷款贴息支持;获得市级以上无偿资助的留学人员企业,可得到最高50万元的匹配资金支持。发展期内,优秀孵化毕业企业可入驻加速器,2年内免费租用1500平方米的加速器厂房,并纳入规划建设“绿色通道”,进入产业化基地。
园区在项目、人才、平台、载体等方面推出了一揽子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形成了完善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例如,在园区创新创业,具备世界一流水平、对当地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创业团队,经评审,政府会给予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资金扶持;国内顶尖水平、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可获得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资助;国内先进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将得到300万元至500万元的支持。
不仅如此,园区还搭建了投融资、创业导师、公共技术、文化交流等服务平台,为人才和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引导企业采取股权激励方式,让海外优秀人才凭借知识产权和特殊才干持股,受聘担任企业重要职务,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制定实施了《高端人才联系制度》,通过不定期走访、节日生日问候等方式,加深园区与高端人才的感情联络,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经营发展和个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努力使高层次人才能够安心创业、快乐生活。
当前,园区正在全力推进“业达智汇谷”工程建设,全力打造招才引智、创新创业、高新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国际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和创新创业文化培养基地。计划“十三五”期间,新引进、培养国家“千人计划”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0名,海外优秀留学人员70名;新引进、创办留学人员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孵化产值过千万项目40个。发展以园区综合孵化器为基础、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专业性孵化器为特色的“1+X”孵化器模式,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为增强园区发展后劲,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开发区工委管委确定在烟台业达科技园规划、建设园区新创业基地,创业基地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一期包括综合办公楼、三座孵化器和一座专家服务中心,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将高标准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成果展厅、会议报告厅、项目路演中心、创业会客厅等公共服务设施,2017年下半年起陆续投入使用。通过资源整合、功能叠加、政策扶持和服务提升,更好地发挥园区创新驱动效应。
(通讯员 马双军 夏盛 宫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