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自媒体出书热为哪般?

本报记者 刘 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24日   第 08 版)

  近年来,“我要出书”成了很多自媒体人“功成名就”后的必经之路。出书热的背后,自媒体人与出版商各自有怎样“算盘”?传统出版行业如何应对自媒体的来势汹汹?而对寂寂无名的新人而言,试水自媒体能否成为走向“著作等身”的起点?

  

  互生情愫源自相互需要

  在知名自媒体人咪蒙的微博上,新书的宣传图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这本名为《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的图书,在几个月前的预售中,曾创下1分钟卖出1000册、4小时卖出5万册的成绩。时至今日,此书仍然活跃在多家图书电商的热卖榜上。

  与咪蒙一样,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已经或正在出书。从较早的罗辑思维,到六神磊磊、深夜谈吃、二更食堂等微信公号,结集出版已然是象征自媒体“江湖地位”的标志之一。

  业内人士指出,自媒体与传统出版行业的“情愫”,来自于互相的需要。而自媒体与出版社之间互为渠道、互为内容的合作互动,也成为新媒体环境下出版行业新景象。

  出版社是自媒体人出书的主要推手。据媒体报道,咪蒙与出版方的合作,正是源于出版社的主动邀请。通常,自媒体作者将文章版权代理权签给出版社,由出版社负责编辑、设计、出版和发行。

  对出版社而言,成功的自媒体经历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礼,内容上有质量和数量保证,读者群体也相当可观和稳定。因此,出版社可以预估图书的出版前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和宣传。在现阶段,故事类、励志类等“心灵鸡汤”类的内容,往往会得到出版社和读者的青睐。

  从自媒体中挖掘潜在的“千里马”和“摇钱树”,如今成为不少出版社的要务之一。从早期的天涯论坛,到如今的微信公号,出版商视线的转移和变迁,也见证了自媒体的茁壮成长。而对自媒体人本身而言,出书也是得到传统行业认可,并将自己的影响力变现的重要途径。

  业内人士认为,相对于“小而精”的自媒体而言,“大而美”的传统出版行业拥有巨大的社会分享资源,可以完成个人自媒体难以承担的大选题策划,并进行出版资源整合,吸收更多的优质出版资源向其聚拢。

  新媒体出版内容依然为王

  面临新媒体时代的汹涌来袭,传统出版行业一度被认为步履维艰。但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销售额达624亿元,同比增长12.8%。这其中的功劳,有一部分要记在自媒体出版市场空间的拓展上。

  如今,自媒体已悄然影响着传统出版生态,出版社依托自媒体寻觅选题、作者资源,并以自媒体为平台,部署自身的营销渠道。而基于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定制化图书生产方式,以及基于“粉丝经济”的出版模式,也在逐渐改变出版行业的面貌。出版行业的新春天,似乎并不太遥远。

  而对于前赴后继的自媒体人而言,想要被“伯乐”相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纵观整个自媒体出版行业,真正“名利双收”的仍是少数,成功实现商业模式转型的几乎为零。在“僧多粥少”的环境下,不是每个自媒体都能站上风口,也不是每个站上风口的作者都能飞起来。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说,“在自媒体迅猛发展、写作和出版高度普及的时代,写书的人增加的速度无疑超过了看书的人。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其中不少人只是用一些书来制造另外一些书。这需要看书人有一双分辨良莠的明亮眼睛。”

  成功绝非偶然。事实上,大多数顺利出书的自媒体人往往具备了深厚的文字功底。不少作者在以自媒体的身份出书前,已有过出版等相关经历。例如咪蒙在以公众号为内容出版前,就曾有三部作品问世;“深夜谈吃”的运营者韩磊此前同样出版过五六次图书,已经熟悉了图书出版的流程;六神磊磊也是媒体人出身,写作相对得心应手。

  抛开功利性,不单纯迎合市场的口味,对自媒体人而言,这是最简单又最难做到的程度。在“内容为王”的出版行业,好内容才是硬道理。

自媒体出书热为哪般?
江南小镇的智慧名片(网上中国)
北斗关爱平台用爱心筑“防护网”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进展顺利
“轻松到家”开启家居生态布局
责编:宋 鹏 邮箱:songpeng@haiwai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