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生态功能区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就如同孩子与母亲一样,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它用高超的智慧和能力创造了世间万物,而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
20 世纪 70年代,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生态功能区这一概念开始被各国政府和相关学科领域重视。
中国高度重视构建生态功能区及生态功能区划工作。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了生态保护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要求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持。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在全国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生态保护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由定性型管理向定量型管理转变、由传统型管理向现代型管理转变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是科学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指导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全国生态功能区共划分为3个等级:全国生态功能一级区共有3类31个区,包括生态调节功能区、产品提供功能区与人居保障功能区。生态功能二级区共有9类67个区,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等生态调节功能,农产品与林产品等产品提供功能,以及大都市群和重点城镇群人居保障功能。生态功能三级区共有216个。
② 生态调节: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调节功能主要是指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等维持生态平衡、保障全国或区域生态安全等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构筑了我国生态系统的安全屏障。
沙漠构成了中国将近20%的国土,这些沙地正在中国北方流动、延伸。为了遏制沙漠化演进的速度,中国政府开始构建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在功能区内采取种植树木、限制放牧等措施来减少沙漠化的发展。考虑到沙漠化敏感性和沙尘的影响范围与程度,全国防风固沙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西部、柴达木盆地东部等地区,面积为95.1 万平方公里。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之一。行走在柴达木盆地,可以看到天空清澈瓦蓝,远方群山如黛,道路两旁满眼绿色。这是近年来柴达木人植树造林的结果,在公路、铁路两旁已经形成了平均间宽20米的一道道青杨、新疆杨和柽柳构筑的绿色通道。
海西州位于青海省西部,大部分地区都在柴达木盆地内,属高寒干旱荒漠区,干旱期长达9个月。
面临高海拔沙地的严峻现实,海西州确立了“生态立州”的发展目标,采取了宜造则造,宜封则封,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措施来恢复和保护植被,而在城市周边及绿洲农田区则采取灌溉方式营造防护林。黄沙漫漫,沙岗毗连,在一个个沙丘之间不仅有原始野生梭梭林,海西人民还种植了百余公顷的人工梭梭树,这些绿色精灵手挽着手,连成一片,稳稳当当地挽住了朔朔北风中流沙的脚步。除此之外,戈壁滩上一望无际的枸杞林也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农田用水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年50岁的刘凯敏是海西州的一个普通农民,她说:“一到枸杞丰收时就是一家人最开心的时候,这些叶绿果红的小东西不仅能守住流沙,还能每年给家里创收5000元哩。”
中国幅员辽阔,囊括了多种生态系统。在中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的陆地系统需要建立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而在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湿地,则需要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和洪水调蓄功能区。一方面,湿地作为水资源的“贮存库”和“净化器”,具有很强的调节地下水功能以及有效蓄水、抵抗洪峰的能力,是重要的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因此有着 “天然水库”的美名。
另一方面,湿地在土壤浸泡于水中的特定环境下,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都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也被称为“鸟类的乐园”。在渤海畔北大港湿地这片广袤的丰腴之地,孕育着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常年有140余种水鸟在此迁徙、停歇、越冬和繁殖,仅国家Ⅰ级保护物种就有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遗鸥等。在这里,曲曲折折的小道两边时而有大片红树林浸在浅水里,时而有过人高的芦苇随风起伏,在湿地中觅食的丹顶鹤若隐若现,仙鹤迁飞,万鸟翔集。
③ 产品提供:冰天雪地里的金山银山
产品提供功能主要包括提供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功能。
北纬47度地平线上,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林区巍然屹立,她横跨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在祖国的茫茫北疆构筑起连绵万里的翠绿屏障。大兴安岭林区原始森林茂密,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是重点国有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林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
2014年国家下达“禁伐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区经济如何转型成为大兴安岭能否继续发挥其产品提供生态功能的关键。
“2014年4月16日,我永远记得这一天。”今年40岁的王东辉这样说道。他是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一名普通的林业工人,而这一天是大兴安岭林区停止商业采伐的日子,这对于半辈子靠伐木生存的林业工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
曾经的经济来源断了,如何维持一家老小的正常生计是摆在这位中年汉子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他告诉笔者,“这一辈子除了跟林农业打交道也没别的本事,心想着跟着政府发展绿色林特产品的政策走准没错。”于是王东辉花3万多元买了70多个树根,埋在自己家院子里,培育起了野生松杉灵芝。“现在大家的生活品质都提高了,就爱这些山林间的原生野味,等这两年销路打开了,我还准备让孩子帮着开个网店呢!”王东辉兴致勃勃地说。
林区内,一排排整齐的生态食品种植大棚、一群群奔波忙碌的身影……大兴安岭人民突破高寒禁区,正在用自己的智慧为全国人民创造一个绿色的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用自己的勤劳打造一个冰天雪地里的金山银山。
④ 人居保障:构建人们安居乐业的场所
人类的居住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进,从远古时代的群居,到村落和城市的出现,再到大都市群和重点城镇群的形成,最适人居环境是人类永无止境的追求。因此,人居保障生态功能区的构建是人们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优化其生存条件的必然结果。人居保障功能主要是指满足人类居住需要和城镇建设的功能,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布局,该生态功能区主要包括长三角等大都市群和武汉城镇群等重点城镇群。
从事IT工作的李天,和许多年轻人一样,24岁大学毕业就独身一人来到上海打拼,如今已有十余年。“在上海,可能再存上十年的钱我也买不起房子,可是现在不一样了,长三角一体化那么方便,我用工作这几年存的钱在老家苏州买了一套三居室,下班了还不耽误回家和家人吃饭。”
随着大都市群格局的优化,苏州、无锡等地的上班族真正过上了“白天在上海工作、晚上回苏锡休息”的生活。上海周边的这些卫星城,一方面可以享受上海的各种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辐射;另一方面,可以承接上海的部分功能转移,减轻了上海的压力,也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生态功能区的构建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无论是对于自然环境而言还是对于社会环境而言,实施生态功能区划都是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