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那一片锦绣的时光(散文)

李博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21日   第 11 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在外求学的人总是想家,偶有衣裳破了,自己拿起针线缝补时,也不想母亲,而是想念年过七旬的姥姥。

  我是穿着姥姥做的衣服长大的。我生在农村,回忆起来,总记得小时候冬天结实的厚棉袄,春天漂亮的虎头鞋,夏天薄汗浸透的衫子,秋天满心欢喜,又得到一双绣满花草的鞋垫。那时,不论童年生活多么寂寥,只要有新衣穿,就能感到分外的幸福。在那些幸福的光影里,姥姥拿着针线盘腿坐在热乎的炕沿上,她的头低低的,一针一针密密地缝制着。我坐在她的旁边不说话,认真地看着,针总是朝我的方向引来,我心里怕,总是躲,而姥姥也不抬头,针越赶越快,线越抻越短,在最后完工时利索地打一个结。

  在母亲的童年时代,生活的困苦却让姥姥的女红发挥到了极致,4个儿女能够在衣暖食饱中成人。母亲说,在她小时候,姥姥总是节俭了再节俭,每次都将他们的衣服做得大许多,来年放放袖口,就能穿得正好。这样,在吃穿用度上省吃俭用,才将两个儿子供成了大学生。

  而让我惊讶的不只是姥姥针线活细密的针脚,灵巧的做工以及服帖的尺寸,还有她从未上学未识一字,却能描摹临画。一个丽阳温暖的春日下午,姥姥端坐在饭桌前开始摆弄一双空白的鞋垫,过了不久不经意的一瞥让我感到很惊讶——还是左撇子的姥姥照着图册,在鞋垫上画出了牡丹花还有枝叶的图样,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过了几天,姥姥在我上学前交给了我一双精致的鞋垫——内里是几层经过反复浆糊晾干的布料,外面绣着胭脂红的牡丹以及嫩绿的枝叶,针脚细细密密,花的纹路清晰可见,交相辉映之中,我的内心有一种感动。

  后来姥姥年纪大了,腰也弯下去了,做针线活时要戴老花镜了。印象里她的第一副老花镜陪她度过了很漫长的时光,那是一副暗红色边框的眼镜,后来一条镜腿断掉了,她也不舍得换,每次做针线活就用细绳子将眼镜挂在耳朵上。我和她说话她就停下手中的活计,把目光从眼镜往上瞄,严肃而又认真,低下头重新去找上一个针眼前,用手扶一扶眼镜,她的神态始终让我记忆犹新,以至于现在我扶自己的眼镜总能想起亲爱的姥姥。

  在我看来,姥姥的针线活不仅是一项娴熟的技艺,还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智慧,在我成长流淌的血液里,有的是姥姥给予的温度和启迪——面对生活的困难从不退缩,勤劳而又勇敢,那些银色的绣花针织就的时光,使我的成长沃野千里。

还是“中庸之道”最靠谱(散文)
海外华文作家:中华情,民族梦
那一片锦绣的时光(散文)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诗词赏鉴·大好河山)
鲜艳
飞翔是你的使命
绽放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