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出访,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贸合作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专家指出,拉美国家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开放程度较高,但工业和基础设施尚有提升空间;而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优质的工业产品及产能,双方合作共赢的潜力十分可观。可以预见,未来中拉关系将更加热络、合作理念将深度契合、经贸潜力将加速释放,从而让更多民众获得实惠。
贸易需求提升迅速
如今,中国民众对各种各样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正迅速提升。不过,如果缺乏质优价廉农业的生产资料,商机也可能溜走。据巴西一家国有企业的总裁代表莱奥纳多介绍,目前巴西的农药、化肥主要从德国等国家进口,产品质量虽然差不多,但价格要比中国高出20%至25%。因此他们希望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使得中国生产的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同巴西农民的农产品进行交换。
实际上,这只是中拉之间“经贸吸引力”的一个剪影。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表示,贸易在中拉务实合作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第一,对华贸易在拉美国家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加大;第二,中拉贸易商品结构正不断优化。拉美已成为中国汽车、轨道交通、通信、工程机械等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中国自拉美进口的商品种类也日趋多样化,来自拉美的葡萄酒、牛肉、水果、海产品等在国内市场已得到广泛认可;第三,拉美国家对华出口铁矿石、石油、大豆等大宗商品数量持续增长。
专家指出,中拉贸易增长空间可谓“点多面广”,且每个拉美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秘鲁的矿产品和鱼粉最大出口国是中国,而中国的华为、联想等品牌也深受秘鲁消费者喜爱。再例如,作为拉美经济的‘模范生’,智利凭借其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如今,智利希望中国加大直接投资力度,以便使自身从现有的以初级产品贸易为主向高端产业合作转型,最终成为南美的信息产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对本报记者说。
产能合作互惠性强
相比于传统的商品贸易,产能合作无疑是中拉经贸的另一重头戏。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拉美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原料出口多而对自然资源的深加工较少,产品附加值受限,其发展基础设施、提高制造业水平的需求较大;另一方面,中国在铁路、公路、港口、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大型成套装备制造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这就为中拉装备及产能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拉之间的国际产能合作将是一个互惠、共赢的格局。比如巴西和秘鲁两国准备修建的‘两洋铁路’,就旨在将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港口连接起来,建成后可以使拉美地区的物流大为便利,必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在铁路修建和运营方面实力雄厚,积极参与‘两洋铁路’建设,也会为中国在建材、机车、技术等领域的出口带来商机。”沈骥如说。
商务部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给中拉经贸合作提供了动力,也给拉美国家的经济建设增添了后劲。截至2015年,中国企业在拉美承包工程签署合同总额达1292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字又增加了100多亿美元。
牙买加前总理戈尔丁表示,中拉产能合作增强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的竞争力,是与中国分享发展成果和利益的体现,有助于增强中拉关系。戈尔丁说,牙买加希望与中国的产能合作能进一步发展。
“中国经验”值得借鉴
分析人士指出,如今很多拉美国家都非常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不仅在于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有着参考“中国经验”的想法。
智利安德烈斯贝洛大学副教授何塞·路易斯认为,中国和拉美在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教育体系、建设创新型社会、发展医疗系统等方面有一些共性问题,这有助于中拉在合作中建立更高层次的关系。
“拉美是全世界发展中经济体较为集中的一个地区,经济基础较好,但也有一些经济体在快速发展过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社会问题频发。所以,拉美存在强烈的调结构、促转型需要。”沈骥如表示,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及转型方面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比如,中国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就是解决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多边合作、化解社会矛盾等问题的“金钥匙”。对很多拉美国家而言,这些理念和经验都非常值得借鉴。
专家普遍认为,习近平主席此访将十分有助于中国发展经验和理念的传播,同时也有利于拉美国家加深彼此之间以及与中国的合作。“其实,中国很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因为一个繁荣的拉美不仅能让更多当地民众受益,而且将为中国企业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供条件。”沈骥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