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统计,2015年全球糖尿病人数高达4.15亿,平均每11名成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40年,患病人数将达到6.42亿人。糖尿病是中国第一大慢性病,其患病率为9.7%,患者人数近亿,并呈快速增长趋势。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隐患。在2016年世界糖尿病日之际,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平洋区候任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指出,面对糖尿病在全球流行趋势日益严重,如何阻止其发生发展是当务之急。
“蓝光行动”呼唤全社会重视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近日发起了“蓝光行动”,即在全国各地的标志性建筑上点亮蓝光,以唤起全社会对糖尿病的重视,同时,各地专家也集中开展公众教育。据了解,这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糖尿病公众教育活动,全国百余城市点亮蓝灯,发放15万份预防手册,高危人群风险评估表10万份……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教授贾伟平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占全球糖尿病患病总人数的1/4,未诊断率高达60%。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注重筛查对改变糖尿病病程,降低并发症风险至关重要,而并发症筛查则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环节。
“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出台
为加强糖尿病防控,国家卫计委疾控局组织开展了中国糖尿病防控策略研究,并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中国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建议加强公共政策与立法,营造健康支持环境,将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控纳入《基本医疗卫生法》,用好居民健康档案和各类体检信息,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和血糖正常性高危人群开展分层干预和管理等。
北京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立新说,糖尿病可防可控,关键在于早防早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预防糖尿病,早发现、早干预和规范治疗,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疾病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防控应明确政府、社会、专业机构、家庭和个人在糖尿病防控中的责任,实施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以此降低民众糖尿病发病风险。
一项调查发现,很多人误认为糖尿病没有太多明显症状,无需过度关注。专家指出,该病的并发症非常严重。在很多国家,糖尿病都是导致失明、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和下肢截肢的首要原因。研究显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预防或延缓七成糖尿病的发生。
百种药物研究应对糖尿病
近日,《以药物创新应对糖尿病的挑战》报告发布,报告揭示了目前中国糖尿病严峻的形势和沉重负担,同时提出,加强药物创新、提升药品可及性,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个人负担的多重积极意义。
“当前有很多制药企业致力于糖尿病药物的研发,2016年在研产品数量超过170个。在药物更有效和更方便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副作用,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糖尿病目前虽然还无法治愈,但最新药物在减少糖尿病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医学副总裁何恒励博士说,我们最终努力的目标是满足患者对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需求,使他们能够摆脱疾病的束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赛诺菲中国医学事务部负责人骆天红博士表示,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进展性疾病,许多最初对控制患者血糖有效的药物,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作用,因此,需要通过使用新药或替代疗法来控制血糖。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患者获取其他治疗药物的途径至关重要,如果糖尿病本身控制得好,并发症越少,患者花费的总费用就会减少。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当自付比例增加一倍时,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将下降25%。在中国,由于自付费用的负担增加而导致的依从性下降问题,预计会造成同样的结果。所以,在应对糖尿病等慢病挑战方面,需各界共同行动起来,不仅要不断开发创新药物,也要确保患者对这些治疗手段的可及性和依从性。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执行总裁狄思杰说,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提出解决“公平可及”问题,强化对生命不同阶段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的有效干预,那将惠及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政府已经行动起来,作为制药行业则要更加专注于创新,以不断满足糖尿病防控的需求。
专家呼吁,加强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治,以阻止糖尿病所带来的并发症对患者及家庭和社会的沉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