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远东山东华商的兴落(历史掌故)

徐万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17日   第 12 版)

  图为东帮华商曾经的活动据点海参崴。
  资料图片

  十月革命前,旅俄华商按原籍分为四大帮:山东为东帮,河北、东三省为北帮,江浙为南帮,广东为广帮。四大帮华商中,山东商人无论是在店铺数目、从业人数,还是在资本额方面,都处于优势地位,堪称旅俄远东华商的主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黑龙江左岸直至外兴安岭与乌苏里右岸直至日本海,包括库页岛,还是我国领土,分别属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管辖。那时,就有大批山东人前往该处,有采金伐木、拓地耕种、挖取人参的苦力,也有与这些苦力及当地少数民族交易的商人。

  后来沙俄政府迫使清政府签订了1858年援浑条约和1860年北京条约,强行侵占了这片辽阔的中国领土。从那时起,在这片土地上活动的中国苦力和商人才成了侨工与侨商。

  旅居俄国远东的山东商人经历了曲折的、艰难的发展过程。大体上说,有以下几个阶段: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因俄人经营沿海州,大兴土木,鲁民来此工作者日增,华商亦因之加多。而我国各省人民,亦复闻声接踵而至,日增月盛,络绎于途。”1891年,俄国西伯利亚大铁道远东段从海参崴破土动工。这一宏伟的工程吸引了更多的华工与华商。19世纪90年代和20世纪头一个10年,是山东华商企业在俄属远东大发展的时期。

  1906年,海参崴等各地的中华总商会相继成立,其领导权大都操于山东商人之手。商会的成立对于维护华商的正当权益起了积极作用。

  1917年,海参崴的华商店铺达到1015家,而朝鲜商人拥有的店铺仅26家,日本商人192家,两者合计约仅当华商的1/5。

  十月革命后,在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大变革的浪潮中,东帮华商从俄国远东逐渐减少以至消失了。但他们对俄国、对祖国、对故乡的贡献却不可埋没。东帮华商将我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粮食等销售到远东的城镇乡村。另一方面,远东归侨回归山东。侨工、侨商的增加,缓解了山东人口与土地失衡的矛盾,加上侨汇的增加,对山东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华商的存在也有利于俄国远东的开发。 

  (来源:《黑河学刊》)

  

商机商讯
姑苏城里的“纳米侨”(商界传奇)
远东山东华商的兴落(历史掌故)
商论语丝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