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来到位于呼和浩特市的陕京四线第二标段施工现场,零下摄氏度的环境里,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
据了解,陕京四线输气管道是继陕京一线、二线、三线后由西部向华北及环渤海地区供气的又一条干线输气管道,是我国天然气管网重要组成部分。
管道干线起自陕西省靖边首站,途经内蒙古、河北,止于北京市高丽营末站。本期建设包括1条干线1条支干线,线路总长1114公里,设计输气量250亿立方米/年。
管道智能化:资料“扫一扫”便知
在施工现场笔者注意到,石油管道上竟然也贴上了“二维码”。
施工现场的安全员陈隆明告诉笔者,检测人员扫描二维码后,可以获得关于管道材质、物料等相关的信息。“现在采用智能操作助手,对管道进行扫码编辑,不需要人为进行录入。”
陈隆明向笔者介绍道,管道建成之后,从每一道焊口的三维坐标,到地面管线有关的辅助设施都可以搜索到。“如果发现管道有什么问题,想检查某个部位的话,通过计算机查询一下就可以很快得到相关资料。”焊接完成之后,还有专门的扫描仪器对整个管道的焊口进行全方位的扫描,争取达到一次合格率100%。
施工生态化:林地为重,环保先行
与以往天然气管道相比,陕京四线实施了“三化”标准,即全自动焊化、管道智能化和生态化。除了全自动焊接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生态化举措也引人注目。
陕京四线管道从南向北、从西向东横跨了我国陕北和华北广大地区,在管道铺设过程中,难以避免地会经过农田、林地等,因此生态保护问题也得到了格外的重视。
笔者在现场注意到,工人在管道焊接的作业区域下方会铺设一层垫子。项目组安全总监李松向笔者解释说:“垫子专门用来接焊渣的。管道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渣会污染农业用地,所以我们都是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管道铺设完成之后,工人还会对土地进行修整。“我们有一个‘十米责任’制度,即对管道左右土地利用不超过五米。施工完成后土地也会再恢复农作物耕种。”说着李松指了指脚下的土地,“这里原来是玉米地,等我们完工了,这里还会再种上玉米的。”
“三化”标准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离环保目标也越来越近。
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竞争力
行业内人士透露,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目前在能源竞争上优势并不明显,甚至遭遇两难困境。一方面,国际油价、国内煤价相对天然气保持经济性;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在政策引导方面占有先机。因此提高天然气竞争力十分有必要。
陕京四线的建设,对降低天然气输气成本有很大的贡献。据了解,该管道工程将打通中俄东线及唐山LNG供应北京市场通道,改善北京市供气格局,提高首都供气管道的网络化程度,增强供气可靠性和灵活性。
有专家认为,未来我国天然气市场仍存在很大的预期。我国煤炭总量控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2030年左右中国碳排放达到峰值等政策的落实,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利用规模。
项目组企业文化处龚树鹏介绍道:“陕京管道系统天然气输送到北京后,在末站与北京燃气集团公司进行交接,由燃气集团通过市政燃气管道,分输到北京市各用气单位。”该线路天然气主要满足沿线电厂、供暖和民生用气的需求,“线路建成后,离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目标就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