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这段读起来朗朗上口、如音乐般清越的文字,来自《声律启蒙》。简单说,《声律启蒙》是古时训练儿童对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全书按韵分编,分为上下两卷,每卷包含十五个韵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典故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韵感十足。
今天的我们以及孩子既不作诗、也不作对,到底有没有必要诵读《声律启蒙》呢?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多数父母希望孩子学习古诗、古文,学习天文地理、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我也一样,同时还希望孩子在吟诵中能用心体会到汉语的韵律和美感。
《声律启蒙》熔古典诗词典故、意象于一炉,诗言志、赋比兴,春花、秋月,蝉鸣、莺啭,长亭、幽寺,饮酒、观棋,渔猎、钓耕,杨柳杏花、高天淡水、西楼佳人、边塞风沙……汉语之美,音韵之美,在《声律启蒙》中都有着最精粹的体现。关于这一点,你只要大声地诵读出来就会有直接的感受和体验。
《声律启蒙》出版的版本繁多,这次偶遇的吴冠中插图珍藏版《声律启蒙》,保留了清代时的原著,收录73幅吴冠中画作。我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时,恰好看到当代著名古诗词学者叶嘉莹的文章,在讲情感与吟诵关系时她举了这样一个例证:“我在国外看到,他们在中学或是大学一年级的诗歌课程里,有一个通用的课本《An Introduction to Poetry》,书的作者名字是K·J·肯尼迪,他在书里说:meaningful sound as well as musical sound。这里所说的有意义的声音,就是你作诗,那个声音,是带着意义的声音,同时也是带着音乐性的声音,所以你的意义是伴随着那个声音一起跑出来的。好的诗歌,不是勉强拼凑的诗歌,都是你内心的感情跟音乐的声音同时出来的。所以我们中国的诗歌,一直对于吟诵是非常重视的。”
是的,和孩子一起读《声律启蒙》,是希望孩子读着这些“有意义的声音”、“带着音乐性的声音”,能触碰到他内在的生命体验。希望这样一种美的音韵和美的画意相结合的形式,能激发孩子对古诗文的兴趣,进而让他有更多的内在动力去继续探求和生发,这就足够了。再进而,如果诗歌可以陪伴他一生,更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