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探寻我们的精神之源(大秦岭)

赵安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11日   第 05 版)

  秦岭,屹立于中华大地中部,它挟祖山昆仑之威势,通江达海,是这片古老土地的南北分水岭。有人说,秦岭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不仅因为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伟岸身躯,还因为它和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

  距今约8000年前,伏羲氏和他的族人在秦岭西端北麓的山林之间渔猎取薪、蒸而为食。丰富多彩的丛林生活提供了体察天地自然的理想场所,变幻难测的生活体验迫使其寻求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关系。于是,阴阳的概念产生了,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人与社会的4种基本关系,即主次、广泛联系、共生和不相容,为了表述这些关系而出现了两两相对应八卦;把这4种基本关系统一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概念,就是五行。

  这些远古哲学思想,相比于近现代西方发展出的哲学理论,一点也不逊色。每念及此,我们不得不为先哲的思维能力感到震惊。按照一般逻辑,我们无法想象这些先于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抽象于现实的哲学,早于物质丰富而诞生的、超越于物质的思想。相比于同时代的其它文明执著于土木与技术,中华文明从起初就显得超凡脱俗。

  经历了三皇五帝,先民们以五谷六畜为养、建屋制陶为居、弓刀书文为用、婚丧嫁娶为俗、祭天祀祖为仪,社会高度发展而呈现出蔚为壮观的局面。夏商两代,农耕文明的社会制度、历法工具逐步确立。

  周朝的龙兴之地位于秦岭中部以北的关中平原。西周初年,周文王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农耕文明的全部哲学内涵,并用《易经》记述下来。春秋时期,圣贤孔子对《易经》进行了注解和发展。综合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具有鲜明农耕文明特色的中华文明全部内涵基本完成。

  在之后的历史中,中华文明的内涵逐渐丰富、包罗万象,其本源虽经无限放大却不失本真,虽被无限丰富而不走原样。每每在历史危难关头,它能够得到普遍认同而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在社会的突破发展之际,它能够得到普遍尊重而点燃引领前进的火炬。它一直是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而存在,并且在能够想见的未来,这一地位无法撼动。

  本栏目主持人:田  捷

探寻我们的精神之源(大秦岭)
农业合作劲吹“丝路风”
万花乡里万花开
世界杯武术散打中国队独占鳌头
“北斗+”众创空间在西安航天基地成立
责编:高 炳 邮箱:abc29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