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探索自贸区战略10个月

青岛交出厚重的成绩单

杨 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10日   第 02 版)

  6月21日,来自韩国釜山的中海安第斯号货轮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码头卸货。
  孙进涛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海关和检验检疫人员在联合查验平台上对进口货物进行查验。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今年年初,青岛成为探索国家自贸区战略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推进工作机制的唯一试点城市,立足青岛口岸,开启了建设政策与知识培训基地、实施效果评价基地、对外谈判数据调研基地、复制推广创新研究基地、交流合作活动基地等“五大基地”的工作。如今时间过去了10个月,青岛复制上海自贸试验区42条改革事项全面启动,“五大基地”建设成果显著。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对自贸区市场进出口总额987.75亿元,占全市比重的31.7%,其中出口增长1.3%。对自贸协定利用率突破40.7%,签发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9.6万份,签证金额34.3亿美元,有关货物可享受关税优惠约1.9亿美元。

  密集宣讲自贸协定

  原产地证书是享受自贸区关税优惠的主要凭证,也是货物贸易领域实施自贸协定的主要手段。据山东检验检疫局统计,在今年初,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生效以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青岛地区企业签证金额、享受关税优惠全省占比超过九成,位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中韩自贸协定青岛地区主要受惠产品为农产品、化工品、橡塑制品、纺织服装、箱包;中澳自贸协定主要受惠产品为机电产品、食品、纺织服装、运输工具和金属制品等。

  这些,都离不开对自贸区政策的宣讲和培训。今年以来,青岛市商务局与澳大利亚驻华使馆、澳大利亚国际贸易委员会及韩国驻青岛总领馆合作,分别举办了中澳、中韩自贸协定解读研讨会;与对外经贸大学合作成立青岛研究院,同时设立自贸区战略研究中心;依托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成立了“青岛口岸自贸区政策知识培训基地”,已组织四期有关培训。青岛还邀请商务部培训中心举办了“中国自贸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交流会”;联合青岛海关、贸促会举办2期中韩自贸协定政策宣讲会,引导企业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利用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措施,充分释放政策叠加效应;与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山东省商务厅开展了自贸区优惠政策进万企活动,在青岛市区、城阳、胶州、即墨、平度等地举办自贸协定政策宣讲会9场,培训政府部门和企业管理人员超过1000人次。

  通过这些自贸协定的解读,政府部门和企业人员在各开放领域摸清了家底,熟悉了规则,今后可以最大程度惠及经济社会发展、惠及百姓。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表示,“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创新工作,用新常态的新方式来推动工作。各行各业都与国家自贸区战略实施息息相关,要用好自贸区政策,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为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做出贡献。”

  与之相伴随的,是青岛积极推进自贸协定效果评估、评价,为决策提供参考。

  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会同贸促会选取代表性企业进行政策认知度调研,并就自贸协定关税优惠政策和原产地规则开展研究。今年上半年共签发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4.62万份,签证金额17.38亿美元,有关货物可享受关税优惠约1.39亿美元。对东盟、韩国、澳大利亚等5个主要自贸伙伴的自贸协定利用率突破40%,达到41.67%,受惠货物总值净增1.88亿美元。

  青岛海关以调查问卷形式对关区企业开展中韩自贸协定企业认知度调查,发放、回收问卷100余份;面向重点企业开展中澳自贸协定出口企业原产地声明使用情况调研,目前正研究分析调研结果,并将逐步对其他协定进行调查,对政策利用率进行评估。

  青岛银监局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对国家批复的青岛财富管理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执行情况、存在问题逐项进行了评估,形成了《青岛银监局关于财富管理综合改革试验区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对照各地自贸区政策,注重全面了解金融机构诉求,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持续探索“青岛模式”

  现在,日本、韩国生产的空调、冰箱等电器想运往中亚地区,可以从青岛港“登陆”,再搭乘“青岛号”专列一路向西,到达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

  位于青岛胶州的多式联运中心建成,为中国东部沿海与中亚地区的通联增加了一条物流“黄金大通道”。这条通道不仅节省了运输成本,还大大缩短了时间。随着“中亚班列”、“中韩快线”、“中蒙班列”三趟点对点直达的国际班列的相继开通,“日韩”、“东盟”、“中亚”、“欧洲”四大经济圈串联了起来。

  完善的铁水联运条件、监管政策功能的支持,进一步提升了贸易便利化,使得青岛多式联运中心站进出口货物的流量流速不断攀升。多式联运的蓬勃发展,带动和催生了新的合作形式。

  今年8月份,青岛欧亚经贸合作产业园建设启动。该产业园是经商务部批准的中国唯一的横跨欧亚大陆、境内外双向投资互动合作园区。围绕这一目标,青岛将充分发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双定位优势,依托胶州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设“西联中亚欧盟、南通东盟南亚、东接日韩”的国际多式联运转口贸易通道,探索建设以物流贸易为引领、境内外互动合作为特色的开放型产业园区创新模式。

  无疑,领先的海铁联运模式,为青岛口岸抢抓自贸区战略机遇,提升开放水平加了分。当然,创新青岛口岸开放水平的工作不仅仅是这些。

  今年1—9月,青岛市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95亿元,其中,出口82亿元,进口13亿元。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正是“互联网+大外贸”跨境电商发展模式。作为落实国家自贸区战略地方经贸合作推进机制的一项重点创新工作,中国(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启动建设。

  负责这项工作的青岛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投资10亿元的唯品会东部跨境电子商务运营总部项目、“拇指商城”电商交易平台、速通库、尚韩网、玻璃全产业链B2B跨境电商在线交易平台、腾讯每日优鲜、西海岸创业总部基地福瀛跨境电商产业园、胡萝卜村等一大批跨境电商项目将会陆续落户运营。

  此外,青岛复制推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实施方案,按照市辖区、各类经济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三个层级开展试点推广,目前42条改革事项全面启动,其中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11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部落地;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13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推进金融制度创新3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3项改革试点任务持续推进;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6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1项改革试点任务正在推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4项改革试点任务正在深入推进。

  如果说,开放是青岛的最大优势,那么,口岸则是支撑优势的基础。为抢抓国家自贸区战略机遇,青岛利用口岸优势创新工作,继续申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国家战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模式”,成为了这座城市下一阶段的新梦想。

  率先落实“一带一路”

  11月8日,为期两天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岛)—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圆满落下帷幕,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芬兰等13个欧洲国家的120余位外宾以“‘一带一路’连接中欧新未来”为主题,聚焦海洋科技、低碳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致力于推动青岛市与欧洲国家在投资、贸易、科技方面的全面交流合作。

  像这样的交流活动在青岛可谓是家常便饭。今年1月22日,国家自贸区战略与地方经贸合作发展研讨会在青岛举办。来自全国的国际贸易专家齐聚青岛,就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抢抓自贸区战略带来的优势进行了讨论;7月,在青岛西海岸,以“互联互通、共享共赢”为主题的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在西海岸新区成功举办,开启东盟10国与中、日、韩海上互联互通新时代;8月,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青岛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圆桌会议成功举行,来自与青岛市缔结国际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14个国家的20个城市(省州、机构)代表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互利共赢进行了交流研讨,发布了白皮书,通过了倡议。

  除此之外,第十一轮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世界进口商品采购大会、青岛国际帆船周·海洋节、中国·青岛海洋国际高峰论坛、国际帆船赛相继举办,为世界了解青岛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口。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青岛的鲜明特色和重大优势。青岛市市长张新起表示,借助开放的效应,青岛作为国家自贸区地方经贸合作推进试点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努力创造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板经验,更是这座城市不懈的追求。

  10月25日,青岛市商务代表团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成功举办通商青岛新丝路青岛—阿拉木图商务对话会,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像这样的对话会,青岛已经在沿线国家举办了32场。

  频繁交流与互动也带来了对“一带一路”市场的丰硕合作成果。前三季度,青岛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议投资额16.8亿美元,同比增长14.1%;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7.4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5.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3.4%、20.6%。与此同时,境外园区建设、企业海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境外能源合作都在加快推进。青岛市在全球缔结了43个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城市,建立起双向交流与合作的长效机制,将对外开放推向纵深。

青岛交出厚重的成绩单
百年品牌的“归零”心态(青岛老字号系列报道①)
资讯速递
责编:潘旭涛 邮箱:hwbj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