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

科学家揭秘人类面孔发育演化——

颌骨源自古鱼类

丁 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04日   第 08 版)

  长有上下颌的嘴巴是人进食、呼吸、交流的重要器官,也是从鱼到人全部有颌脊椎动物的共同特征。人的上下颌骨构造并不复杂,但它们却经过了曲折复杂的演化历程。

  人类颌骨的起源问题是个谜团。11年前,《科学》杂志就将“翼、鳍与面孔如何发育演化”定为125个最具挑战性问题之一。日前,《科学》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朱敏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阿尔伯格联合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科学家在一条4.23亿年前的小鱼身上发现了新的秘密。这一成果为描绘面孔如何发育演化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寻找古鱼

  大约4.19亿至3.59亿年前的泥盆纪被称为“鱼类时代”。随着鱼类时代的落幕,邓氏鱼和其他盾皮鱼类在泥盆纪末期突然绝灭,成为演化的“死胡同”,它们留下的生存空间被更进步的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瓜分。

  古生物学家一直在试图弄清这些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进而理清人类远祖的谱系,但却只有一鳞半爪的零碎材料。找到完整保存的古鱼,是全球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圣杯”。

  志留纪到泥盆纪时的中国南方是漂泊在赤道附近的孤洲,云南处于孤洲南部。云南曲靖志留纪晚期的潇湘动物群堪称失落的古鱼“王国”。这让科学家燃起了新希望。

  ●怪鱼“麒麟”

  朱敏等人发现这个古鱼“王国”主要组成是全颌盾皮鱼类。“它们长着硬骨鱼模式的上下颌,身体其他地方却保持着典型盾皮鱼的样子,显示硬骨鱼类由盾皮鱼类直接演化而来。”朱敏说,“这颠覆了对鱼类时代各大类群间演化关系的认识。”

  随着发掘的深入,朱敏等人在潇湘动物群中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全颌盾皮鱼——长吻麒麟鱼。麒麟鱼的名字一语双关:既以发现地曲靖市麒麟区命名;也寓意它像传说中龙头、鹿角、麋身、牛尾的神兽麒麟一样,集多个类群的特征于一身。

  “它的头既有点像海豚,又有点像鲟鱼,前端有前伸的扁平吻突,之后是隆起的‘额头’,口和鼻孔都位于腹面。它的躯体呈长长的箱形,底部平坦。”朱敏说,“在志留纪曲靖的海湾中,它们大概聚集成群,在水底缓慢游动,用吻部翻起泥沙,寻找蠕虫和有机碎屑为食。”麒麟鱼体型不大,活体长约20厘米,外表也不太起眼,但朱敏等人却在这条小鱼身上找到了一条关键的演化线索。

  ●拨开迷雾

  典型的盾皮鱼有三对简单的膜质颌骨,称为“原颌状态”,而硬骨鱼有内外两个系列的复杂膜质颌骨,称为“全颌状态”。此前研究表明,人类的主要颌骨可追溯到全颌状态中。两种状态间存在着宽阔的演化鸿沟,据推测其间可能产生过大的重组。

  朱敏等人发现麒麟鱼具有一副“不完全的全颌”,其颌骨处于全颌鱼和其他更原始盾皮鱼类之间的过渡状态。“这表明从原颌到全颌的演化是渐进过程,而非过去认为的产生过巨大重组。”朱敏认为,麒麟鱼为还原颌的早期演化历程提供了重要证据。他们提出了从原颌状态到全颌状态的演化新理论:盾皮鱼类的三对内侧颌部骨骼向外位移,变成了全颌状态中的三对外侧边缘颌骨。因此,人类颌骨可向前一直追溯到更古老的远祖——原颌盾皮鱼类中。

  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主席、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教授约翰·朗评论称,这一关键突破“扫除了人们在脊椎动物颌演化认识上一个大的盲区”。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盾皮鱼类并非原始、笨拙、早已绝灭的演化“死胡同”。正是盾皮鱼类奠定了后来脊椎动物的演化蓝图,它们中的一支——全颌盾皮鱼类——成为包括人类在内征服了今日地球水域和陆地的硬骨脊椎动物的直系祖先。而潇湘动物群这个4亿多年前失落的“古鱼王国”,还将持续为盾皮鱼类乃至整个脊椎动物的早期演化史补上更多的断章。

  (据《中国科学报》)

羌塘 农牧民争当动物保护员
新闻点击
文明需内外兼修(时事点评)
走进岭南画卷(焦点瞬间)
颌骨源自古鱼类
责编:罗 兰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