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

把“痛”说出来——

让疼痛不再“痛不欲生”(健康关注)

本报记者 喻京英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1月04日   第 11 版)

  近日,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权威数据显示,疼痛,特别是癌痛发生率为61.6%,其中50%的疼痛级别为中到重度,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然而,“疼痛不是病”的观念往往让癌痛治疗被忽视,约70%的癌痛患者未能接受规范化镇痛治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全军肿瘤中心主任秦叔逵教授对此表示,癌痛病因复杂,发作时患者往往感到痛不欲生,如果不及时治疗,则会加重病情,如果能让患者将癌痛说出来,医院能对其进行及时的规范治疗,就可避免他们“痛不欲生”。现在,疼痛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开始认识到疼痛已不仅只是一个简单的症状。2004年国际疼痛学会将每年10月的第3个周一定为“世界镇痛日”,中华疼痛学会则把镇痛日之后的一周定为中国镇痛周,以呼吁人们正确认识疼痛。

  

  新版疼痛患者手册发布

  在2016年中国镇痛周之际,新版《疼痛患者教育手册》(简称《手册》)发布。新版《手册》从患者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疼痛及治疗、镇痛药物的分类和选择等基本常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疼痛,尤其是癌痛。

  针对目前中国癌痛发病的严峻形势,新版《手册》特别介绍了癌痛的药物治疗,提出了阿片类药物(临床常见的有吗啡、芬太尼、杜冷丁、可代因等类药物)是治疗癌痛公认的“金标准”。并指出阿片类药物在中国的普遍使用现状:由于患者和家属甚至某些大夫,过分担心使用此类药物会造成依赖和成瘾,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生对患者在疼痛时的规范化镇痛治疗。

  秦叔逵说,癌痛的病因很复杂,发作时患者往往感到痛不欲生,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加重患者病情。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当癌症患者感到疼痛时,应主动与医护人员和身边的家人沟通,及时获得规范化的癌痛治疗。他希望新《手册》的发布,能帮助患者了解癌痛治疗的方方面面,使他们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主动报告病情,积极配合医生实施规范化、个性化的用药治疗,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蔚蓝丝带关爱癌痛患者协作组副组长、萌蒂制药大中华区总经理王忠林表示,《手册》的发布将有助于广大癌症患者更好地了解癌痛,了解癌痛治疗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接受规范化治疗,最终帮助他们实现“无痛生活,尊严人生”的夙愿。

  控痛成为治癌重要一环

  疼痛不仅是症状,秦叔逵说,首先,慢性病疼痛是一个疾病,是一个症候群,所以,在临床上不应该去忍住疼痛,这时需要如实反应疼痛,尤其是肿瘤重度患者。因为疼痛,一些患者痛不欲生,精神和情绪都很差,这对治疗也带来了影响,往往会加重抗癌药物的毒副反应。其次,因为疼痛而不能很好地吃饭、睡眠,甚至不能很好地活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第三,导致了生命的缩短,由于疼痛,很多患者不愿再延长生命,所以拒绝配合治疗。另外,临床上需要防范病人自杀,因为疼痛的存在,使病人没有活下去的动力和希望。所以对疼痛特别是癌痛,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

  专家表示,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抗癌过程非常艰苦,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癌痛属于慢性疼痛,长期困扰患者,严重影响了患者抗癌的信心。根据《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的表述,疼痛分为10级,而癌痛在这一评估体系里常常表现为中重度疼痛,部分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甚至会达到10级。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体质,降低他们的身体机能和对肿瘤治疗的耐受力,还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如何控制疼痛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一环,甚至是癌症晚期患者追求生命最后尊严的要求之一。

  新版《手册》特别强调了患者主动表达疼痛对于癌痛治疗的重要性,而癌痛的筛查评估对于及时发现癌痛、治疗癌痛非常有意义。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制定的《成人癌痛指南》中强调,全面评估疼痛是合理选择镇痛方案的前提。在临床工作中,患者自我报告是疼痛准确评估的“金标准”。对于癌痛治疗来说,患者的主动诉说最为重要。

  新版《手册》建议,癌痛患者在就医时,要主动对医生进行诉说,这样有利于医生的判断、评估癌痛的情况,对患者作出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主动诉说,可以消除癌痛带来的恐惧、焦虑、忧郁和孤独等不良情绪,对治疗有很大帮助。

  合理用药实现无痛人生

  对于镇痛药物的使用,尤其是阿片类药物,不少患者担心会产生依赖或成瘾,心存顾虑,从而使得癌痛得不到合理的药物治疗。一项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使用镇痛药的调查显示,仅有24.1%的患者表示愿意使用止痛药, 85.1%的患者担心止痛药成瘾,79.1%的患者不能按医嘱服药 。

  对于患者的顾虑,专家指出,癌痛本身是对阿片类药物天然的“拮抗剂”,癌症患者的大脑优势兴奋灶是对止痛的强烈要求,而非享受“欣快感”,没有这种“欣快感”,患者就不会因为使用阿片类药物而成瘾。

  为实现阿片类药物的规范使用,早在1986年,世卫组织就为癌痛患者制定了“三阶梯”镇痛治疗原则,即根据疼痛程度不同,应用不同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在镇痛药物中,阿片类药物的最大优势是没有“封顶效应”。所谓“封顶效应”,即在达到预期镇痛效果后,再增加药物剂量只能增加副作用,而不能增强其镇痛效果。相比之下,阿片类药物在治疗中的优势明显。

  近年来,阿片类药物的剂型也经历了很多的发展变化,有多种多样的选择,因此,患者对于药物的选择也存在困惑。新版《手册》对此建议:在癌痛治疗中,口服镇痛药是很多权威的疼痛治疗机构推荐的首选给药方式,使用口服剂型对于患者来说,简单、方便、经济,减少了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个性化给药是癌痛治疗的突出特点,但是不少患者对于用药剂量存在误解,造成不能按时、按剂量服药,无法控制好疼痛。调查显示,有56.3%的患者错误地认为“需要增加止痛药的剂量时,就表示产生了药物成瘾”。

  对此,秦叔逵建议:“每个患者对疼痛的感受都有所不同,对疼痛强度的感受不同,剂量也不一样,医生在实际的疼痛治疗过程中,在确定用药剂量时,是考虑了患者本身的疼痛感受,镇痛药物的剂量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因此,实际上不同个体之间的剂量是不具备可比性的。患者需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调整剂量,按时服药,避免疼痛的复发。”

  据介绍,癌痛的规范化治疗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同时,国家主管机构的政策支持也显得格外重要。今年3月,由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继续推进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建设,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今年9月,《国际肿瘤杂志》刊登了秦叔逵教授的学术文章,介绍了中国继续推进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项目,在提高医务人员癌痛规范化诊疗水平,促进癌症患者对于疼痛知识的了解,积极配合镇痛治疗方面的成功经验。

让疼痛不再“痛不欲生”(健康关注)
坐90分钟 膝关节血液循环降50%(健康互联网)
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共识发布(医疗前沿)
健康资讯
五步调整不良情绪(保健园)
如何巧防秋冬干燥养生驻颜?(杏林寻宝——中华传统医药漫谈)
责编:喻京英 邮箱:hwbjks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