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tina是个冬菇头肥妹,典型木屋区小孩,典型“女文青”,平日一双眼迷迷瞪瞪,却说在“用心感受这世界”;喜欢穿著拼布大裙子周游世界,也喜欢织毛衣、缝公仔、摇缝纫机;她没有日漫女主角的无辜大眼,没有芭比娃娃的“模特身形”,却走进了大英博物馆和古根海姆。
对于香港知名设计师、Chocolate Rain品牌创始人麦雅端而言,Fatina这个布娃娃不仅是她最负盛名的作品,也承载了她全部的童年回忆:生在赤柱木屋区,因为家贫,吃穿用度需要俭省,做裁缝的妈妈成为她心中“最叻那个人”,上至街坊姊妹“人手一顶”的冬菇头,下至袋袋包包衣衫公仔,妈妈全部亲手打造,更使她在耳濡目染之间同针线结缘,由用剩布为玩偶做衣服一路走到设计师。
麦雅端从大学毕业到2000年推出自己的文创品牌Chocolate Rain,奋斗了十多年。她回忆称那十多年没有规律作息,没有时间逛街购物,没有机会聚餐唱歌,每天无休无止地工作16个小时,情绪落入黑洞,愤怒、悔恨、担忧、焦虑,如影隨形。“很多年轻人对我说,想做设计这行,想来Chocolate Rain工作,是因为有敢想就能做到的追梦感。但实际上从你想到做到,有各种势力打压你,资本、大公司、版权、抄袭……打到整张脸肿起,就像拳击赛,不到钟响,只能继续。最后起身时,谁不是伤痕累累呢?”
2008年获得香港设计业界大奖“HK Design Smart Scholarship”后,麦雅端负笈英国修读硕士。入读的那所学院,她自18岁时起便心心念念,因为无钱申请一直擦肩而过。她当时有了拨云见日的感觉,不仅仅源于夙愿得偿,也因为伦敦浓厚的艺术氛围、多元的文化结构、数不胜数的展览和博物馆令她觉得脑洞大开,“仿佛掉入金矿”。
麦雅端说,他自认为香港人或者亚洲人的传统是讲利益、讲效率。但在凡事更注重意义的英国,她被逼著放弃搜索引擎,转而在图书馆查阅纸质文献完成作业;她被逼著设计一个废弃公园的活化方案,让它重新成为老人与儿童的休憩之所;她被逼着放慢速度,思考一件作品可能蕴含的社会意义,思考如何用具体的设计,来建立人与人的联系。
正是基于“慢”带来的启发,麦雅端的品牌,由最初那些凭兴趣做出的新奇小玩意儿,发展成拥有独特理念的产业链。顾客们与Fatina的互动,也由最初抱起那个其貌不扬的手制布娃娃,发展成撑一把伞、背一只环保袋,沏一壶茶,读一本插画书,甚至坐在“冬菇头”公仔环绕的Chocolate Rain小铺中吃一碟雪糕。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蜻蜓点水般的视觉冲击,延宕成味道、气息、声音、温度,在“五感体验”的建构中,让设计承载的交流更加丰满。
也正是基于“慢”的启发,坚持手工制作,成为麦雅端近乎固执的信仰,尽管这与Chocolate Rain日渐扩大的经营规模存在矛盾,也意味着更高昂的成本和更不确定的产量与品质。但在麦雅端的理解中,比之于天衣无缝的流水线生產,手工制作造成的瑕疵与粗糙感,恰恰赋予一件物品情感的印记,一如由她绘制的插画人物,衣服上总有明显的补丁与针脚。
“就像以前的那些手缝公仔,样子再丑,我都会一直保留,因为那是妈妈对我的爱。但在如今的香港,妈妈不会做给你,你也不会做给你女儿,因为忙啊。于是坚持手作,便成为我献给客人的一种温暖、一份心意。”麦雅端说。
正因为如此,麦雅端对Chocolate Rain布艺工作坊里的小朋友,也从来不要求学得快、做得好,只要“静静坐足一小时”,她都会大加鼓励。她的目标是在这个凡事“一键解决“的时代,让这些从小看手机玩iPad长大的孩子们学会耐着性子等待,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学会一针一线的漫长积累。
麦雅端认为,所谓的“香港认同”、“香港精神”,可能只是简简单单地扎根于妈妈手制的旗袍和公仔中,扎根于无数个妈妈一样“无所不能”的老一辈香港人中,技艺精湛,兢兢业业,对生活抱有认真积极的态度。麦雅端说,对于那个香港,她一向怀有深情,一向怀有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