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海归走基层 报国情更浓

本报记者 叶晓楠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25日   第 04 版)

  图为马妈规老人给海归们盛粥。

  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探访少数民族家庭、到地市级医院开展义诊……10月15日至22日,从近10个国家留学归国的30余名海归人士,在广西参加了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一带一路”留学人员国情考察服务团活动。

  这个平均年龄48岁的海归团队中,包括了2名院士、17名“千人计划”专家,他们多是宏观经济、新型材料、信息科学、生物医药、能源化工、战略管理等领域的专家,有的还是创业成功的企业家。

  一周多的时间里,他们用辛勤的脚步验证自己对国情的初始认识,将开阔的眼界与本土发展理念进行碰撞,迸发出创新发展的火花。

  ■ 革命圣地缅怀先烈

  “我小时候就看过电影《百色起义》,但是来到百色起义纪念馆,还是头一次。”服务团团长、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卫院士感叹。

  10月18日上午,百色起义纪念碑前,考察服务团一行敬献花篮,缅怀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

  “参观让我们重温了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场景,我们应该加倍珍惜中国社会奋发向上、稳步发展、鼓励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从俄罗斯留学归国的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鼎鑫,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这天,服务团还访问了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等地。红军的光辉战斗历程、当地人民的英勇事迹,令海归深受感动。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留英归国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吴晨博士说:“在革命战争年代,那么多年轻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牺牲奋斗,这些事迹激励我们努力为国家发展做奉献。”

  ■ 连夜开会出招脱贫

  “到贫困户家里看过后,我很有感触。一方面要力所能及地帮扶,更重要的是,要用全新眼光,打造可持续的扶贫支柱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曾经留学英国的黑龙江佳木斯盛世田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公略说。

  10月16日下午,服务团来到国家级贫困县广西隆安县入户调研。看到农户的贫困状况,海归们都在思索,如何找到脱贫新路。热烈的讨论,从沿途一直持续到晚上。海归们连夜增开会议,探讨如何帮助隆安摆脱贫困。

  “贫困调研为我们海归报国指出了方向。”“千人计划”专家、留美回国的中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刘立志说。

  事实上,服务团从出发伊始就开始了扶贫行动。在启动仪式上,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留学生同学会和泉州留学人员联谊会以及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海归企业和活动主办方,向广西当地捐赠了价值250万元的扶贫款物。

  一路上,来自医学界的田梅、韩小红、段燕文、宁若拉、郑宏等海归专家发挥医学特长,在各地开展义诊,与地方医院、医科大学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一方面了解地方医院的真实需求,提供必要的医学指导。更重要的是,要搭建平台、拓宽渠道,让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郑宏说。

  ■ 走进乡间认知国情

  “阿婆,给我来一碗玉米糊吧!”“阿婆,我们帮你洗了碗再走吧!”

  10月19日,服务团冒雨来到田阳县那满镇新立村共联屯82岁的壮族老人马妈规家。阿婆先领着大家去看了低矮的旧房,又去看了宽敞明亮的新房,里面有电磁炉,也有摩托车。阿婆一边热情地招呼海归们参观,一边到厨房给大家盛玉米糊解渴。

  “阿婆告诉我们,在这个村里,大家建房都采取贷款、政府贴息的方式,这样的做法非常好。我们也建议,要重视保持民族特色,打造更有特色的建筑。”曾留学瑞士、研究旅游产业规划的北京璞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芦浩伦说。

  在广西,海归们的一个重点考察项目是新农村建设。在有“芒果之乡”之称的田阳县,从芒果园一出来,吴晨就摊开图纸,和壮乡河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迪山聊开了芒果大会的建设规划。“思路开阔,茅塞顿开。”陈迪山这样形容交流的感受。

  “认知国情、适应国情是留学人员发挥作用、报效祖国的关键。”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戴均良指出,开展“一带一路”留学人员服务团,就是要帮助留学人员克服回国后的“水土不服”,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国情、民情,尤其是西部地区、沿边省份的发展需求,找准服务社会的结合点。

秦晋豫冀青铜文化展开幕
海归走基层 报国情更浓
130余万人竞争2.7万岗位
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成立
首届“丝绸之路”媒体合作论坛南京召开
两岸9名获救者启程回国
26国汉学家研讨“全球视野下的‘一带一路’”
中国杂技剧北美巡演近百场
“果园里的阿克苏”活动举办
确保人质安全是首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