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南洋“乡愁”,如何活化成新景观?

李向娟 林锦鑫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24日   第 08 版)

  图为中西合璧的德鑨楼。
  来源:泉州网

  福建省晋江市梧林古村落拥有99栋历史悠久的华侨建筑,对于盘活这笔财富,当地人有蓝图,也有行动。

  漫步在梧林古村落,随处可见一栋栋造型各异、瑰丽多姿的华侨老建筑,它们或是哥特式、古罗马式风格的洋楼,或是中西合璧的古厝,外观造型相当精致。

  “我们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华侨建筑群,占地220多亩,都是早期下南洋的晋江华侨海外创业有成后,汇款回乡建造的。”梧林古村落文史爱好者许文体介绍,这些华侨建筑对修饰细节很讲究,传统手工艺饰件的运用,已成为楼中最为宝贵的艺术品。

  据介绍,梧林一带村民早在明洪武年间就开始向海外移民,不少华侨在异域他乡出人头地。其中,近代的华侨名人以蔡德鑨家族及蔡顺意家族最为有名。蔡家老六德鑨年少时便前往菲律宾谋生,选择经营玻璃生意,后来事业越做越旺,成为跨行业的大亨。

  在梧林华侨建筑群中,蔡德鑨楼群,是最具特色的闽南大厝。其外部为钢筋混凝土夯墙,以古罗马式建筑风格呈现,但内部却依然保留着闽南大厝的空间机理。

  与德鑨楼风格不同,旅菲侨胞蔡顺意的宅邸采用哥特式建筑,当地人称之为“旧学堂”。据说,蔡顺意最初建这楼是想开办“批馆”,为海外华侨与本地侨眷提供书信投递和货币汇兑服务。但大楼开始内部装修时,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侨道被封锁。于是,蔡顺意将用于装修洋楼的钱捐给当时的政府,支持抗战。新中国成立后,蔡顺意家族慷慨地将该楼借给乡民兴办学堂、发展教育,直至1987年新小学建成后,学堂才迁出。

  为了让历史记忆得以延续,近年来,泉州市、晋江市及梧林街道、社区开始重视华侨建筑的修缮问题。各方已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梧林华侨建筑群的环境整治、道路硬化、社区绿化及古民居修整,并将其列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晋江市展示点”。

  对于当地人来说,修缮梧林华侨建筑群意义非凡。“一方面,这些老建筑经过修缮,可以变成新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了解建筑背后的故事,这有助于发展当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并带动村民拓宽增收渠道;另一方面,许多在海外的华侨后裔,可以通过一栋栋老建筑,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故土与先辈,拉近与祖国的感情。”梧林社区居委会主任蔡煌仪表示,下一步,他们计划建设一个华侨文化博物馆,展示这段华侨下南洋的不凡历史,让华侨后裔了解祖辈们的南洋“乡愁”。     

  来源:《福建日报》

移民政策收紧 华人如何应对? (侨界关注)
侨情乡讯
几位热心公益教育的华人女性
“2016汉语之光”在澳举行
南洋“乡愁”,如何活化成新景观?
责编:严 瑜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