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香港如何管制推销电话

本报记者 连锦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24日   第 03 版)

  生活中,人人都被推销电话打扰过。在香港,电话营销仍是一种生计,许多商家依赖短信、电话等电子手段,进行渔翁撒网式推销。不胜其烦的居民,要求香港政府规管。这些年香港通过立法和执法,基本管住了垃圾短信、电子邮件促销,但人对人的推销电话,仍让这个现代化大都市束手无策。

  生计——

  约有7000人从业

  记者去年底在香港办了本地手机号,果然很少接到垃圾短信,却经常接到推销电话。但对比另一个内地号码,被“轰炸”的频率稍低一些。

  五花八门的推销手法,与内地有异曲同工之妙。有赠送保险的,卖红酒的,减肥的,有的声称代表某银行可安排借贷,优惠多多,估计陷阱也多多。不少境外来电,显示出2及3字头的香港本地电话号码,且经常换号,追查相当困难。有的冒用知名机构,容易让人轻信;有的巧舌如簧,死缠烂打。

  目前,人对人电话推销在香港尚不受法例限制。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商经局)委托顾问公司,对拨出促销电话的业界进行调查,今年4月公布的结果显示,受访的42家公司,雇人每天共打出约21万个推销电话。该项调查还访问了1000名居民,96%受访者认为推销电话造成滋扰或带来不便,有35%受访者每星期接到6个以上的促销电话。

  负责调查的顾问公司估算,目前香港约有7000名雇员从事电话促销工作。之前的同类调查则显示,从业者数以万计。业界人士透露,香港以此为生计的“电话中心”约有2500家之多。随着电信成本下降,一些电话营销中心转到内地,继续给香港机主拨电话。

  维权机构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简称消委会)接获有关“失实电话推销”的投诉,每季度都有几十宗。早在2014年,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委托香港大学做的调查显示,逾40%受访者认为促销电话涉及使用其个人资料,62%不满对方可直呼其名,逾40%促销电话来自机主曾光顾的公司或商家。

  “虽然我的电话已加入政府的《拒收讯息登记册》,但阻不住真人致电的推销电话!”市民黄小姐愤愤然。

  取缔?

  政府业界都有顾虑

  香港立法会通过的《非应邀电子讯息条例》于2007年12月生效,电邮、传真、预先录制的话音信息、短信或多媒体信息等,均受规管。向政府登记号码的方法很便捷,市民拨打热线1835000即可。人们不得向已载于《拒收讯息登记册》上的电话、传真号码发送商业电子讯息,如违反,第一次定罪最高可罚款10万港元,最高罚款50万港元。

  据香港电讯局2014年底的统计数据,办理拒收登记的电话号码有270多万个。条例实施后,电讯局收到的举报,从2008年的8000多宗大幅下降至近年每年约2000宗。可见,法例基本遏制了垃圾短信、事先录音的广告电话等。

  但该条例的规管范围未列入“人对人促销电话”。原因主要是当年立法时,政府考虑到这类电话涉及许多港人和公司的生计。所以,尽管香港社会多次提出解决这个热点问题,香港政府煞费思量,仍未下决心。

  有关顾问公司做的调查今年4月发布后,香港商经局局长苏锦樑在立法会表示,全港约有7000人从事电话销售,又有20%受访公司表示如果立法规管,销售量会下跌,很多企业依赖电子通讯作为市场推广工具。是否加强规管,要平衡滋扰市民、就业问题及中小企业营商环境。

  立法会议员意见不一,有的主张果断立法规管,有的认为,促销电话从业人数在萎缩中,不宜“打烂人家饭碗”。业界代表表示:认同规管随机拨打的促销电话,但不能一刀切,避免影响太多人的饭碗。

  防范:

  业界自律市民自保

  香港真人促销电话禁不禁、如何禁,要看未来的咨询结果。这主要取决于公众的感受和业界反应,还要就实施的难点找出应对之方,例如对移往香港以外、回拨香港的促销电话,治理起来更难一些。

  除了推动立法监管,政府先做的便是引导业界自律。自2011年6月起,较多电话促销的金融、保险、电讯及电话促销中心4个行业,订立并公布了《业界守则》,规定机主如向促销公司提出拒绝接收促销电话,业者应该遵从。香港银行公会去年9月发布的守则载明,各零售银行在进行电话促销活动时,要提供员工编号、直线电话或内线电话号码,让公众核实身份。有的机构自我限制了致电的时间段,当得悉机主身在海外,应立即挂断。

  法例规管有限,行业自律执行效果不一,面对不请自来、从早打到晚的推销电话,不少港人另谋对策。多家电讯商早已推出阻截滋扰来电的服务,在坊间,几年前就有IT达人收集资料,在网站上公布“广告电话黑名单”,网友编写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下载后可拦截、过滤一些无来电显示及已被举报的促销电话号码,下载者众多。但有的商家不断更换号码,推销来电仍是无孔不入。

  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官员提示,在填写个人资料的文件如会员登记、产品优惠及问卷调查时,应谨慎鉴别其用途,避免不经意间透露个人资料。

  香港消委会的提示实在而实用:遇到来历不明的电话推销时要理性判断,谨记“便宜莫贪”!不要因“怕烦”“不懂拒绝”而仓促答应成交;切勿随便答应签约、付款或续约,别以为答应后可轻易推翻交易;如怀疑对方身份,应直接索取其姓名、职员号码及公司直接联络电话,核实身份不要碍于情面或怕麻烦。

  更有市民谈自己的应对办法:电话一响,除了亲人、朋友的,与人有约的、提前存在手机里的号码,其他一律挂断。也有人用这一招:一般都接,然后放在一边,浪费对方的话费。

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举行
香港如何管制推销电话
大陆奥运金牌选手访台
澳门江苏合作园落户常州
台京剧《卖鬼狂想》首次登陆
两岸创业青年筑梦北京
两岸婆媳文化节共话“好家风”
责编:吴亚明 任成琦 邮箱:gtbhwb@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