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寻趣先农坛

刘慧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22日   第 12 版)

  先农坛一瞥

  先农坛是北京中轴路南端的一颗明珠,几百年来,固守在永定门内大街西侧。

  先农坛建筑一反“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布局,开创了中国古代建筑平面布局的独特风格。历经时代的风雨沧桑,无不体现着历史、人文、艺术的价值,续写着古老北京的文化。

  如今,身临其境,更能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脉搏与古老建筑艺术的神韵。

  金碧辉煌的拜殿

  穿过先农坛内坛墙北门南行,青砖路的两旁古树参天,虬干龙枝,浓荫蔽日。在绿色葱茏掩映中,露出熠熠生辉的红墙黄瓦,让人有一种时光倒流、退向了远古的感叹。

  在青砖路的西侧,有一建在宽阔月台之上的高大建筑,金碧辉煌,它就是拜殿。登上数级台阶,站在宽阔的月台上,仰视这古老高大的建筑,顿时让你感到它的威武、雄壮。

  拜殿坐北朝南,红墙、单檐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屋顶,檐下为五踩单翘单昂溜金斗拱,整个殿宇气势辉煌,显示出皇家特有的气派。

  进入拜殿后门,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宽大的四合院呈现在眼前。东西两侧的配殿各有11间。配殿前的古槐树干斑驳嶙峋,树叶苍翠葱茏。抬眼望去,院落最北端雄魂壮观、气势恢宏的建筑夺目入眼,它是此院最主要的建筑——太岁殿。

  太岁殿高大的殿堂坐北朝南,面阔7间,单檐歇山顶,外檐施以金龙和玺彩画,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的金龙活灵活现,翻转腾挪,呼之欲出。檐下为七踩单翘双昂溜金斗拱,黑琉璃瓦绿剪边屋面,大气磅礴,雄踞傲世,尽显皇家气度。

  门前古松遒劲,古柏沧桑,虽历经风雨,但仍挺立着它那古老的身躯,见证着太岁殿悠久的历史。

  太岁殿被专家称之为明代的建筑精品,也是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核心。作为第一座以古代建筑为专题性的博物馆,这里无疑是向人们传播建筑文化的窗口。“中国古代建筑展”、“先农坛历史沿革展”以及丰富多彩的照片、图片文物等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独一无二的神厨院

  太岁殿西侧为神厨院。近身而望,双柱顶立的木制牌坊门,高大宽阔。

  进入院内,一座灵幽秀巧的四合院出现在面前。院落的正北面为正殿,供奉先农神的牌位。东配殿为神库,是存放皇帝祭祀和亲耕用品的地方。最值得一提的是西配殿为神厨。此院落建筑规模虽小于太岁殿,但因是存放先农、天神坛、地祗牌位之地,仍不失华贵、凝重、秀美、典雅。

  院外西侧为宰牲亭,虽为宰牲之用,但建筑考究仍令人惊叹不已,其重檐悬山顶,被专家们认为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建筑,其巧夺天工的构造,令你不由地敬佩古代先人们智慧的高尚、技艺的神工。

  著名的一亩三分地

  走出神厨院南望,在古柏苍翠葱茏的掩映中,有一方形大台,为先农神坛坛台。简洁朴实,大气非凡。台阶与其它九或十三阶亦不相同,皆为八级。台之左下有一颗古柏,弯曲回旋,如虬龙盘旋,俯身神台,大概是对先农的敬仰与拜膜吧。

  这里最显著的是18米见方的观耕台,坐北朝南,高1.9米。东、南、西三出台阶各为9级,台阶踏步由汉白玉条石砌成。

  站在古老的观耕台上,仰望云天,一缕白云静静的从空中飘过,带着人的遐想一起飘向远方。

  观耕台前的“一亩三分地”是皇帝亲自躬耕之地。在这里皇帝不仅亲见老农耕地,并且率领文武百官一同亲躬耕地,以昭示天下百姓对先农的祭拜。

  俗语所说的“一亩三分地”就是由此而来。“一亩三分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王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古制,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做示范性耕耘,以此劝天下从农。

  有趣的是,天桥的杂耍艺人们,在先农坛外坛墙动土,是沾了皇帝“一亩三分地”不用纳税的光。试想,谁敢在皇上的地盘收税?免税的收入使艺人们多挣了一点养家糊口的钱。所以,天桥的艺人们在这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妙趣横生的表演令人回味无穷,也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们的绝技和声名。至今,京城八大怪千姿百态的身影被雕刻在了天桥这块宝地,他们的经历,验证了“一亩三分地”的繁华景象。

“文创旅游”让景区活起来(旅游漫笔)
奉化雪窦山:世界因你而欢喜
秋雨太行访黎城
寻趣先农坛
责编:高 炳 邮箱:abc29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