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认识四分之三的香港(看香港)

本报记者 陈晓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22日   第 03 版)

  参加生物多样性节的香港市民在大自然中观察学习。

  对于很多人来说,香港是灯红酒绿、繁华时尚之地。那么,香港有乡下吗?有山区吗?有一本书叫《四分之三的香港》,专门描写占香港总面积3/4的郊野。知名旅游指南《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今年将香港列为亚洲十大景点,但推荐理由不是维多利亚港和海洋公园,而是香港地质公园、荔枝窝村落和深水埗等旧街区。

  香港有四成多土地都已被列为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为了鼓励香港人深入了解香港这片土地,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联合40多个政府部门和民间团体,于10月至12月举办“2016香港生物多样性节”,以“心系自然”为主题,举办130多场活动,包括生态解说、自然课堂、义工行动等,希望香港人在秋冬季走到户外,了解自然奥秘。

  香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在活动开幕式上说,在城市生活的人,或许觉得大自然相当遥远,但香港的郊野公园与大家近在咫尺,市区亦有大大小小公园及丰富多样的生物。大家要从“心”开始,认识和欣赏自然生态,与大自然建立联系,和谐共存。在欣赏大自然时,也要为保护自然环境出一份力,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和郊游时“自己垃圾自己带走”。举手之劳对自然环境有莫大帮助。

  社会力量的加入,令生物多样性节丰富多彩,覆盖人群广泛。香港各地都有活动,湿地、林地、河流、海洋、公园都成为生物课堂,还有展览、培训、家庭同乐日等活动,带领港人学习动植物知识,了解生物多样性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绿田园基金”将举办活动带领人们认识香港的树林,抗战胜利后,香港在炮火中失去了绝大部分原生林,现在的次生林都有什么树种?灌木林是树林自然演替的一个阶段,灌木林是哪些植物?能否变成树林?代表香港乡村文化的风水林如何保留了宝贵的原生态?这些问题都会在活动中找到答案。“有机田园”一直推广有机耕种,在活动中开办有机课程,让香港市民及农民体会到不使用化肥及农药能维持一个平衡同时不影响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有机农田不但能提供健康的粮食,同时能保存生物多样性。他们举办活动带人到农田辨识蝴蝶与蔬菜,了解有机农民的日常工作和时令知识。“大埔地质教育中心”举办“生态放大镜”活动,介绍不同海岸及其生态,包括岩岸、沙滩、河口、红树林等,在解说的同时,引导参与者言行合一,身体力行清理垃圾,了解垃圾对海岸生态的破坏性。 

  “开创绿家园”在活动期间举办“生物多样性领袖训练及生态导赏员实习计划”,课程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香港植物、鸟类、蝴蝶、萤火虫及其昆虫、组织展览及摊位游戏、与公众分享环保知识等,这样的课程旨在为社会储备人才,是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工程。

  我言秋日胜春潮。香港生物多样性节,于香港的水泥森林中散发出生机,也代表着香港的文明水准。

认识四分之三的香港(看香港)
多元不是无原则(声音)
书法新衣(抓拍台湾)
台北史料沪上展出
阳明山上的林语堂故居(说台湾)
台北超市可借书
英文(台湾热词)
责编:陈晓星 邮箱:cxx@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