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20日 星期四

串胡同 访社区

巴基斯坦友人“点赞”北京

赵鹏飞 吴博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20日   第 08 版)

  图为代表团成员对北京老物件兴趣浓厚。

  图为代表团参观史家胡同博物馆。
  吴博宁摄

  史家胡同博物馆内,两棵合抱粗的大树巍然耸立,偶尔传来的鸟鸣声为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平添了几分情趣。近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市委社会工委,组织中国记协所邀请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媒体代表团,来到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实地了解北京历史文化和普通百姓生活。

  “这里是民国女作家凌淑华和其夫陈西滢的旧居,也是民国前期北京文化沙龙所在地,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博物馆管理人员刘平太介绍说,史家胡同博物馆自2010年开始筹建,在不破坏原有四合院建筑格局的基础上对旧居进行了修缮,再现了胡同原貌。

  “您现在看到的这幅图,就是史家胡同博物馆建成之前的院落俯瞰图。”展厅内,工作人员指着院落模型介绍说,“正房一般是家中位分最高的老人住的地方,东西厢房依次按照位分的高低来排列。”

  一位代表团成员告诉笔者,来到北京胡同能够了解这里人们的生活状态。建立博物馆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看到以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可以说,北京胡同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人印象深刻。

  笔者注意到,史家胡同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在展厅的墙壁上,挂满了李大钊、胡适、赵元任、李四光和凌淑华夫妇等近代名人与家人、朋友参加活动的照片。

  “史家胡同竟然有几百年历史了,有私塾、有小学,还有中学,甚至还有很多艺术家在此活动,很了不起。”巴基斯坦代表团团长苏海勒·萨瓦尔·苏丹感慨地说。

  来到史家社区,笔者一行看到,社区的老人们正忙着上英语课,他们用英语对巴基斯坦友人的到访表示欢迎。“这个老年人英语学习班已经开办2年了,我在这学习也有1年多了。”今年68岁的黄阿姨自豪地说,“在社区学习挺好的,能经常和外国人聊天,我基本上能用英语和人进行简单交流了。”

  “我们还有英文版的史家社区公约,这些公约是居民们自己提出来的,英文版本也是由社区居民翻译的。”史家社区主任赵博言表示,社区坚持民生为本,开展了庆腊八节、春节联欢会、元宵节猜灯谜、重阳节登山以及文化展演季等一系列活动,以丰富居民生活。“中国人热情好客,特别是新年的时候北京胡同有很多美食美味,欢迎诸位在新春时节来北京游玩。”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有悠久的、灿烂的文明,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民有着一个整体的历史观,很让人钦佩。”苏海勒·萨瓦尔·苏丹表示,“我们回去后将把对中国、对北京的美好印象传递出去,向人们介绍中国和北京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帮助,增进中巴两国的人文交流。”

“魅力北京”亮相澳门(聚焦京城)
生态发展刷新“颜值”
京澳合作伙伴行动启动
巴基斯坦友人“点赞”北京
美比佛利山市将办春节活动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