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穗港澳蓉青年技能竞赛于今天在广州落幕,来自广州、香港、澳门和成都的64位年轻职业技能选手为观众接连呈现惊奇。集竞赛、展示、技术交流和公众互动于一身,打造全民参与的技能盛宴,这项赛事只是广州市多年来重视和发展技工教育与培训,打造高技能工匠人才的一个缩影。
从“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到全国热议的工匠精神,究竟如何培养技术人才,打造真正的“中国工匠”?广州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公式支撑起现代化产业高地
陈立准是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专业带头人,同时也是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项目中国队专家、教练,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全国技术能手。
2006年,陈立准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第四届穗港澳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得季军。之后的10年,他从一名技校生逐渐成长为一名青年骨干教师、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技能,是他职业生涯的关键词。
“网站设计领域,蕴含着无穷的知识,技术的迭代发展之快,需要坚持创新、极致的精神去探索。”在技能的教育培训上,陈立准认为,技工教育在方向定位上侧重于岗位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陈立准所说的“技工教育”其实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据了解,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大体上分为两部分:一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大学等;二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导的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职业培训机构。两者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构建起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广州发展技工教育已有64年历史。1952年,广州劳动部门举办初级工人技术学校,标志着广州技工教育正式启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技术工人十分短缺,很多行业、企业开始兴办职业培训机构和技工学校培养技术工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广州的技工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2005年,广州进行职业教育调整改革,将行业、企业举办的技工学校划归市劳动部门直接管理,整合成6所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
“我认为技工教育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成长与发展阶段,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输出将支撑起打造技能强国目标的实现。”陈立准说。
广州市正积极引导技工院校加强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紧缺专业建设,改造、提升、淘汰老旧专业。机器人、无人机、船舶制造、环保技术、移动互联、养老护理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被列入重点建设之列,最新的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正在为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铺平道路。
公式探索技工教育“广州模式”
作为教师,陈立准也有不错的成绩。他的3名学生曾经作为3届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项目的中国国手参赛,并获得优胜奖。
“在这其中,我凭借的就是认真、执着和韧劲,而我也把这种精神很好地传递给了我所带过的每一个学生,我相信这对于他们成长成才是很有帮助的。”陈立准说道。
技工院校为更多像陈立准和他学生这样的“师徒”关系提供了机会。目前广州共有27所技工院校,其中民办技校18所,全日制在校生11.3万人;设有126个专业,涵盖农业、机械、信息、交通、建筑、轻工、服务、电工电子、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等十多个大类;每年毕业生近3万人,就业率98%以上,年社会培训鉴定10.3万人。此外,广州还设有国家级“大师工作室”2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个、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3个。
广州市技工教育经验可总结为“政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工学评一体”的培养模式、“技艺道一体”的成才模式。
广州技工院校来源于企业,产业主导、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的基本办学制度。目前,广州技工院校与18个工业园区、300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招生招工计划、培养计划、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管理平台、考核评价等8个方面都由校企双方共同展开。有7所技师学院对应产业链上、中、下游岗位需求,建立了34个产业系。在大学生就业一年难比一年的情况下,广州却出现了技工院校学生毕业前一两年就被企业预订的局面。
技工教育在广州还被打造为“民生教育”。据悉,该市技工院校的学生80%来源于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技工院校在承担失业人员培训、新生劳动力成长、农村劳动力转移、职工技能提升、农村教育扶贫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优势。
据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介绍,广州坚持以民生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人人”,努力让新生劳动力在就业前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培训,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解决个人和家庭的生计问题。为他们一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让“考分的失意者”成为“技能的成功者”,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
公式延揽高素质技能专业人才
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广州市的技工教育致力于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除了当地技工人才的教育培训之外,广州市也觉察到技术人才引进的重要性。
2012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汪洋指出,广东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不是装备不好,而是许多技工水平不足。直到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就业总量压力不减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找工难”与“招工难”并存,这让主管全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技能人才等工作的部门感到“问题紧迫、责任重大”。
同年,广东省提出将所有高级工以上技术职称的外来务工人员88.3万人列入当年入户城镇对象。并计划将入户城镇的外来高级技工纳入到公租房的对象中,让他们给拥有“广东梦”的年轻外来务工人员作标杆。
一线城市落户难度逐年攀升,但广州市却一直延续着对外来技工人才的友好与欢迎。
2014年印发的《广州市户口迁入管理办法》第九条表示,具有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学历或普通高中以上学历并具有高级职业资格、所从事的工种(岗位)符合广州市紧缺工种(职业)目录、在广州市连续居住、就业(创业)和缴纳社会保险满2年的35周岁以下人员,如有合法住所,准予其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迁入广州市居民户口。
对于技能人才则政策更优。只要在广州市准入条件规定的49个紧缺工种范围,技师和高级工在40周岁以下,高级技师在45周岁以下,并符合其他规定,则可落户。
2015年度《广州市积分制入户职业资格及职业工种目录》中,增加了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执业)资格和职业工种的数量,积分制入户惠及更多广州市紧缺工种人才、特殊艰苦行业人员,吸引更多低学历但又是急需的专才落户。
广州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大力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上水平的战略期,杨秦说,广州将围绕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创新模式、深化改革,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技能人才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