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也是中国“扶贫日”。在扶贫工作中,一支支“国家队”格外引人注目。近期,国家部委联合相关部门密集“组队”,为扶贫攻坚送上各类“礼包”。
● 激发内生动力
10月16日,科技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科技扶贫行动方案,通过科技攻关、成果转化、要素对接等一系列行动,发挥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科技扶贫内容多样,小的技术创新也会产生大的影响。”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推进扶贫工程,要靠科技扶贫与产业扶贫二者合力“造血”。
产业扶贫方面,5月,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意见提出,要以“精准”和“特色”为抓手,探索契合贫困地区实际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充分利用贫困地区优势资源。
旅游业是不少贫困地区的优势产业,因此在扶贫中被寄予厚望。9月底,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12个部门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提出规划编制、市场营销等5项任务和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旅游电商推进等8大行动。
● 完善政策兜底
在扶贫过程中,政策兜底必不可少。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要求通过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对符合低保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制度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健康扶贫工程对于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6月2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财政部等15个中央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指导意见》,明确了资金安排、政策衔接、项目落地、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具体工作,并附带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例如,要求今年10月底前制订县域内农村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实施办法。
“扶贫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民生问题,是共享改革成果的重大国家战略。”张孝德表示,十八大以来,中国正以新的标准、新的思路来解决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