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国际机构评级不宜过度解读(财经问道)

董 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11日   第 02 版)

  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大宗商品价格萎靡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多个新兴市场国家的主权信用级别或展望。主权评级作为国际评级机构一项常规业务,其定位本在于辅助国债投资者判断一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可能性,但现实中,主权评级调整的影响经常被过度解读,甚至成为部分机构看空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主要论据。

  相关经验研究显示,主权评级调整的影响具有典型的“门槛效应”,即仅对于初始级别为投机级的国家影响较大,对投资级的国家影响较小。原因在于:绝大部分投机级国家的信息透明度较低,投资者对相关国家的判断只好更多地依赖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结果,从而导致级别调整后投资者对该国经济预期的较大幅度的修正。

  目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财政政策灵活度较强,具备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虽然国际评级机构年内以经济增速下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挑战为名调整我国主权级别展望,但相关调整难以形成显著冲击,原因除上述基本面优势之外,还在于:一是中国主权信用级别始终保持在投资级区间,即便发生调整,级别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而历史经验表明,处于投资级别区间内的调整对一国经济的系统性冲击并不显著。二是中国国内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对冲相关影响。我国国债投资人主要是国内投资者,其资产配置以国内金融资产为主,风险定价主要参考国内评级机构采用的国内评级体系,对境外评级机构级别调整并不敏感。三是中国提升数据公布标准增加了信息透明度,有助于投资者摆脱评级依赖。

  不可否认,作为对一国政治经济发展形势的前瞻性、综合性判断,国际评级机构主权评级调整确实曾体现出“一言毁邦、一言兴邦”的巨大影响力,但历史经验同样也表明其影响仅对于已步入主权债务危机的经济体或部分欠发达经济体而言较为显著。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部分新兴经济体,评级调整的影响力常常因一些特定目的被刻意夸大。鉴于此,市场各参与方有必要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评级调整对不同经济体影响的差异,避免因误读评级调整的影响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作者为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助理) 

降杠杆 多部委推出七大妙招(热点聚焦)
九月人民币汇率指数基本稳定
国际机构评级不宜过度解读(财经问道)
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广州举行
800多家中外企业“面对面”洽谈
全国秋粮收获过半 冬小麦播种过一成
“经济领军人物访谈”在青岛启动
责编:梁益琴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