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发展有这样那样的忧虑疑虑,有人情况不明、信心不足,有人误读误判甚至恶意唱衰。他们或许有着各自的“依据”和理由,也未必都是“空穴来风”,但大都有失于片面、难经得起检验。这里不妨以“三大战略”为例做些辨析。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三大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来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的总体格局。它们既承接过去长期实践形成的发展思路,又吸纳近年探索凝结的新鲜经验;既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源头活水,又是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比如,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北方发展的增长极,其中北京是首都、天津是直辖市、河北是人口大省,各有优势、可以互补;但由于没有形成统一规划、协调行动,不仅优势难以发挥,反而造成彼此掣肘,“环”不成其“环”,“圈”难成其“圈”。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突出了京津冀的作用,明确了各自的定位和分工,并用一个“协同”把三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有望改变以前的尴尬局面。
再如,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和生命河,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和发展地。它横贯中国南方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涵盖多种资源富集区,条件得天独厚,基础较为雄厚,完全可以上下贯通、左右逢源;但同样因为缺乏整体谋划、有机联系,以至“黄金水道”不仅不能带来更多黄金,反而生出不少问题。如今,长江经济带战略把万里长江作为一条红线,以之串联和带动沿线各地,共同清淤去障、开闸放水,必将造成一泻千里、巨龙腾飞的生动景象。
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赓续历史、面向未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意高远、气势恢宏,彰显出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前瞻性。“一带一路”通连四海五洲、辐射全球各地,沿线涉及人口总量约44亿,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约22万亿美元,占全球的30%。对内,“一带”和“一路”犹如一只大鹏的双翅,一经扇动,力可万钧,身当浮云;对外,“一带一路”具有很强的正面溢出效应,可以给相关国家带来福祉、为世界发展注入动力。
适时又应势,合理又合情。“三大战略”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并正在收到成效,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吸引力。“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清晰”“重写中国经济版图”“影响意义非同小可”,国内各界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感受高度一致,当非无因。“真正的21世纪工程当属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伟大的国家应当参与伟大的事业,而‘一带一路’计划是真正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捷克前总理伊日·帕鲁贝克、美国前副国务卿罗伯特·霍马茨对“一带一路”的赞辞相当给力,亦非轻断。
当然,“三大战略”的效力还只是初显、威力尚没有大展,因为它们本质是战略、毕竟还年轻。战略者,统领性、方向性、管全局、管长远的运筹和谋划也。战略失误,全盘皆输;战略对头,胜利可期。这有数不清的事实,也有活生生的事例。
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战略问题,具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注意制定正确战略,善于推进战略实施。革命和建设年代是这样,改革时期亦如此,“三步走”、搞特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人们耳熟能详,成效惠及当下;“两个一百年”、伟大中国梦,“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创新驱动发展,以及这“三大战略”,富有战略远见,彰显战略定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意志,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大势总归挡不住,风物长宜放眼量。有了这样的战略指引,加上不懈的艰苦奋斗,中国经济和中国发展定能攻坚克难、爬坡过坎,“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几年后达一个高度。
战略正推进,画卷将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