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10日 星期一

“人为设障”不存在 引资政策未改变

中国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王俊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10日   第 02 版)

  10月9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海外企业收购中国企业是否存在人为障碍、中国整体营商环境、吸收外资情况、内贸流通现代化进展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解释与说明。综合来看,中国营商环境持续向好,不仅不存在对海外企业收购中国企业设置障碍的问题,而且在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以高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对外资保持了显著的吸引力。

  

  反垄断审查一视同仁

  最近,有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经济界三团体来华访问时向商务部提交了希望中国改善经营环境的建议。同时,要求明确《反垄断法》适用标准,防止海外企业收购中国企业被不当妨碍。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明确表示,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会见来访的日本经济界代表团并同他们座谈时,就中日经贸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围绕奥运经济、电子商务、物流流通、健康医疗、改善商务环境、开拓第三方市场等领域合作进行了广泛交流。

  据了解,日本经济界领袖对商务部在推进中日经贸合作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中国是日本一衣带水的邻居和不可替代的伙伴,近年中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商务环境明显改善。同时,日方还对进一步完善商务环境提出了建议,中方则介绍了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具体政策举措,从进一步加强中日经贸合作、完善投资环境、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更好服务的角度,对日方建议作出回应。

  针对媒体提到的日方企业并购中国企业以及《反垄断法》执行等问题,沈丹阳特别强调,中国欢迎和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没有改变,在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中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不论企业的形式、规模和注册地,均适用同样的标准,并不存在对海外企业收购中国企业设置障碍的问题。

  吸引外资能力仍很强

  事实上,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也能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整体营商环境的向好。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538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0.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8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

  在总体投资稳中有增的同时,海外资本对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的高技术服务业更是青睐有加。今年前8个月,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98.2%。在高技术服务业中,前述4个领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22.7%、46.7%、40.5%和39.7%。

  沈丹阳分析,这一现象背后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市场需求旺盛加上国家大力鼓励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激发了外商投资热情;二是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经济结构调整和服务业扩大开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外商看到了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商机;三是新设或增资的高技术服务业大项目较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文澜特聘教授孔东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经济复苏乏力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相比于其他经济体,中国经济体量庞大、增长稳健且转型趋势明显,因此对外资来说依然具有投资价值和强大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基本建设和中低端消费需求等方面确实已经不如印度、非洲等经济体的空间那么大了,但高质量外资却更加关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和潜力。在此背景之下,资本‘走出去’和‘引进来’这样的双向流动十分正常,不能一有风吹草动就判断中国营商环境恶化。”孔东民说。

  苦练“内功”多方受益

  专家指出,随着中国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与经济本身的日益开放,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将取代以往的“超国民待遇”,让包括来华外资在内的各经济主体共同受益。

  例如,近一年来中国仅在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就取得了多项进展,包括:建立了流通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建设了100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48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一批便民生活服务网点,重点企业供应链协同作业效率提高10%以上,建设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网点三级配送网络,突破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地区封锁现象得到遏制,组织开展150多次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等等。

  “优化软硬件基础设施、降低物流成本、加强公共服务、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系列措施无疑都有助于中国营商环境的优化。而上述积极变化的‘外溢效应’对外资的利好同样是显而易见的。”孔东民说,由于外商投资往往会拉动当地经济和就业,因此中国各地对外资一直是十分欢迎的。可以预计,未来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仍将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前景的向好显然是吸引外资来华的根本动力。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认为,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对世界经济增长仍保持约30%的贡献率,仍然是所有国家中最大的。“中国经济正在走上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主要由工业驱动转向由服务和消费驱动,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尼古拉斯·拉迪如是评价道。

中国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热点聚焦)
放开食盐价格不会影响民生
中国邮政市场全球增长最快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产出“百亿风电”
越南对华举措不利双边经贸
中国家居商城落户加纳
外资备案制体现中国开放决心(财经问道)
河北捣毁假发票窝点
责编:梁益琴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