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10月08日 星期六

“人心相通”的特殊课堂

——“新媒体与广电技术高级人才培训班”侧记

本报记者 刘少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10月08日   第 04 版)

  学员在北京陶瓷艺术馆展示画作。
  田 野摄

  国庆节前,位于北京定福庄的中传国际交流中心里,本报记者观摩了一个特殊的课堂。这个名为“2016新媒体与广播电视技术高级人才培训班”中,有着一群国籍、身份、年龄各不相同的学生。他们是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东盟成员国媒体及高校的精英以及来自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的资深媒体人。

  ● 课堂内外感知中国

  “中国的自媒体人,是自由职业者吗?”来自菲律宾ABS—CBN广播电视集团的高级记者拉斐尔·桑托斯问。

  “有一些人是自由职业者,也有一些是传统媒体人。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年轻媒体人也涌现出来了。”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教授回答道。

  “中国有多少网民?”有学员追问。

  “最新统计显示,接近7.1亿人。”胡正荣的答案,引起了学员们的惊叹。

  课程设置很丰富。在短短10天里,各国学员要先后学习“媒体融合与发展”“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与智能决策”以及“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媒体政策”等多个专题。

  除了课堂学习,他们还要前往天安门、国家博物馆、新浪公司、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陶瓷艺术馆等参观,并到索尼高清影视技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等进行专业学习。

  在此前的开班仪式上,多位学员直言,中国制造的产品以及中国工程,对他们来说都已司空见惯。但来中国上课,还是一件期待已久的新鲜事。

  ● 知华才能友华

  中国的软实力建设,“人心”很重要。“中国国家形象的建立,既要依靠经贸往来,也离不开政治互信和人心相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胡正荣这样解释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的第一个班次。

  尽管全程英文授课,但这个课堂上讲的,都是来自中国的实践和研究成果。授课教师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传媒大学、乐视集团等不同机构,既有传媒专家,也有信息工程专家、计算机专家等。

  这些课程对于外国学员们全方位了解中国现状和媒体发展水平,有着非常直接的帮助。在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学员们了解了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最新潮流,并就媒体融合、新媒体人才培养等方面集中讨论。

  据介绍,仅在中国传媒大学,像这样的全英文课程就有100多门,已培训来自欧洲、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各类媒体人才。

  “先知华,才能友华,最后再亲华。”胡正荣直言,要改变长期以来受西方媒体控制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应继续加大对外传播力度和公共外交力度,向世界讲述一个真正的中国。

“人心相通”的特殊课堂
“亚吉模式” 造福非洲
《华彩中国》正式开播
江苏成功举办系列文化活动
10月起,这些新规生效了
洋村官当导游
责编:任 涛 刘 峣 邮箱:peoplehw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