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30日 星期五

话说天人合一(大秦岭)

赵安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30日   第 05 版)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主席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列举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理念,提到了“天人合一”等思想,说它们“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何为“天人合一”?这要从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源头《易经》谈起。它诞生于西周初年的秦岭北麓的周原。春秋时期,经孔子“述《周易》”,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而清晰。《易经·乾卦·文言传》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即具有超凡能力和担当的人,他所遵循的思想和方法是与天地的规律完全一致的。

  古人把天地的规律简称为天道。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比喻人类社会活动的抽象概念,是《易经》等古代经典通行的行文方式。在这部经典中,叙述天道以阐述人类社会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的内容比比皆是,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乾、坤、需等三卦中。

  乾卦讲天独立而无依赖、周行而无偏差地运行,即“自强不息”。坤卦讲地可靠而包容地育养万物,即“厚德载物”。需卦则指出,万物存在于天地之间,水是其繁衍生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与和谐共处的承载链条。这里的万物是指生物,当然包括人类。

  一百多年以后,庄子把上述思想简化为“人与天,一也”。这就是“天人合一”最早的表述。庄子所说的天人合一,与孔子所说的“合德”,意思基本一致。这里的“一”字,就是完全相同,别无二致之意。

  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而他对这一思想的解读,已经加入其它的内容,既有人顺天的说法,又有天警告人、人影响天的说法,人与天之间相互影响与回馈,即“天人感应”。

  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是我们的祖先从对天地万物的感悟之中提升而来,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哲学思想大多是从神话中提升而来的。所以,钱穆先生在晚年曾作文道:“‘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天人合一的思想,已融入到当今国人独立自强、诚信厚道、合作共赢的为人处事方法与无私奉献、宽容成全、超脱物欲的理想主义的情怀中。它必将伴随着新世纪中国崛起的步伐,为世界人民所了解与接受。

话说天人合一(大秦岭)
“外国媒体西安行”感受创新活力
图片报道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发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榆林国际煤博会开幕
创新发展 科技引领
2016中国西部畜牧业博览会杨凌召开
秦巴明珠 水色白河
山东岙山边防派出所向大学新生宣传“一带一路”知识
责编:高 炳 邮箱:tlang@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