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28日 星期三

段建珺的草原剪纸梦

乔晓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28日   第 11 版)

  过黄河
  高粉梅作

  鹰踏兔
  康枝儿作

  开四轮车
  王枝女作

  段建珺主编的《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和林格尔卷》(以下简称“和林格尔卷”),终于付梓出版了。

  剪纸集成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子项目之一。中国民间剪纸于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剪纸集成正是为剪纸作为世界遗产建档立名的举措。

  和林格尔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是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融合的地方,这里有大量历史文化遗址,保留着蒙汉文化混生的民间习俗,简朴灵动的民间剪纸即是一部乡村劳动妇女的活态艺术史,使我们看到了精彩剪纸背后的习俗文化。从102岁高龄的张花女剪纸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传统民俗文化观念的花草纹饰,也看到了用剪纸记录下的她所经历的近一个世纪的乡村生活,如《蒙人进城》《碾米》《过年》等,别有着一份端庄和雅致,也有着蒙汉文化交融和谐质朴的原始趣味。80岁的康枝儿,让我们看到了独特的草原文化“剪影式”的风格特征,这也是草原文化中一些民族共有的特点,如具有非纸材传统的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北方少数民族,都有着“剪影式”的视觉叙事特征。康枝尔的剪纸造型简约浑朴,少花草打扮,动物造型与鲜明的影式轮廓表现了生命的灵动与野性,与阴山岩画风格相近,彰显了游牧民族的特色。

  编纂“和林格尔卷”经历了近4年,但田野调查与搜集整理有着更漫长的过程。1994年,大学毕业的段建珺回到家乡和林格尔做中学美术老师。出生在剪纸世家的他,在草原民间美术专家阿木尔巴图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剪纸美术教学,同时走向乡野对民间剪纸采风。最初并未意识到能够成书,是他的民间文化情感和民间艺术情怀与超越常人的耐心与坚持,使他走进了村社剪纸文化的深层。1998年,在县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段建珺组织了和林格尔剪纸学会,不但进行田野搜集调查工作,还开展了一系列推介展览与剪纸传承创新的展览培训。和林格尔剪纸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人们开始了解和林格尔沉积着的古老历史与文化深厚的民间剪纸传统。

  剪纸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文化物种。根据考古发现,古老村社的剪纸文化传统传承了一千多年,由传统剪纸衍生出的新剪纸传统也有近百年历史。在今天的乡村,剪纸仍然是一个正在传承的活态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文明一个独有的文化事实,也是中国民间剪纸成为世界非遗的文化原因。在村社的剪纸习俗中,由于年龄的不同也产生出不同的剪纸文化层,七八十岁以上老一辈的剪花娘子,代表了村社文化传统的深层和最具代表性的纹饰谱系,个人独特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磨难,造就她们与众不同的独特艺术风格,她们是非遗的文化传承者。

  20多年来,段建珺积累了近百位老一辈剪花娘子数以万计的原生态剪纸纹样,许多具有文化价值的剪纸纹饰,正是从老一辈人的剪纸记忆中发掘出来的。段建珺抓住村社文化中核心的文化传承者、剪纸谱系的代表性传人,进行跟踪式调查与重点抢救,这也是“和林格尔卷”文化分量的所在。

  大凡在非遗保护中做出些成绩的人,都是那些高度迷恋民间文化的人。段建珺是草原民间剪纸艺术的忠实守护者,他对内蒙古草原与和林格尔的贡献也是现实而又深远的。我们祝愿和林格尔剪纸活态传承、生生不息! 

  (作者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伟大也要有人懂”
良相须有良医心(品味古籍)
段建珺的草原剪纸梦
知乎:从知识分享到图书出版
适合大众阅读的《墨子趣谈》
责编:张稚丹 邮箱:zzd_1106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