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27日 星期二

“河长制”建立过程:

处处精心 步步落实

张 琪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27日   第 12 版)

  无锡的水

  远古时代,鲧因治水9年“功用不成”,被舜帝放逐羽山;禹因治水“通九道”,被民众拥为领袖。这种分河到人的制度,赏罚分明,效果显著。

  当下,中国“水危机”严峻,2007年,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全面爆发。

  江苏省无锡市在处理蓝藻事件时,首创“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是一个可以催生河水达标的制度。

  2007年8月23日,无锡市委办公室和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无锡市河(湖、库、荡、氿)断面水质控制目标及考核办法(试行)》。在这份文件明确指出:将河流断面水质的检测结果“纳入各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内容”,“各市(县)、区不按期报告或拒报、谎报水质检测结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这份文件的出台,被认为是无锡推行“河长制”的起源。自此,无锡市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了64条河流的“河长”,开始真正把治污治排、保护河水当作自己的重要职务。

  之后,无锡市委、市政府乘胜追击,加强“河长制”的“配套措施”,对制度落下实锤。同年12月5日,无锡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市委组织部《关于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实行“一票否决”的意见》,明确规定:“对环境污染治理不力,没有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贯彻市委、市政府太湖治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行动不迅速、措施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对责任人实施“一票否决”。

  “河长”们上任后,纷纷对自己负责的河流进行污染情况分析,很快便根据不同的河流污染状况,制定出了相关的独特治理方法。“一河一策”的方法,发挥了较高效率,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具体实施中实行的“三包”政策——领导包推进、地区包总量、部门包责任,恰当地给了大家压力,而压力很快变成了动力。

  设立“河长制”管理保证金专户,实施“河长制”管理保证金制度,是在经济方面对“河长”们的另一种督促。在无锡市惠山区,每个“河长”要按每条河道个人缴纳3000元保证金,这些保证金要在年初时上缴至区“河长制”管理保证金专户。同时,区财政划拨配套资金,充实到专户。

  根据“河长制”管理最终考核结果,以“水质好转、水质维持现状、水质恶化”等综合指数作为评判标准。水质好转且达到治理要求的,全额返还保证金并按缴纳保证金额度的100%进行奖励;水质不恶化且维持现状的,全额返还保证金;水质恶化的,全额扣除保证金。

  2008年,江苏省政府决定在太湖流域借鉴和推广无锡首创的“河长制”。之后,江苏全省15条主要入湖河流已全面实行“双河长制”。每条河由省、市两级领导共同担任“河长”,“双河长”分工合作,协调解决太湖和河道治理的重任;一些地方还设立了市、县、镇、村的四级“河长”管理体系,这些“河长”实现了对区域内河流的“无缝覆盖”。

  淮河流域、滇池流域的一些省市也纷纷设立“河长”,由这些地方的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承包一条河。

  同年9月3日,无锡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全面建立“河长制”  全面加强河(湖、库、荡、氿)综合整治和管理的决定》。这项《决定》,对探索性实践了近1年的“河长制”管理工作作出了规范,从组织架构、目标责任、措施手段、责任追究等多个层面提出了系统要求。

  以《决定》的出台为标志,全国首创的“河长制”真正从“试水”走向成熟。它在云南、河南、河北以及整个太湖流域的借鉴推行,足以证明无锡市的这项探索是符合当前中国流域治理现状、适应当前城乡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之举。

河湖呼唤长“制”久安
“一河之长”生态卫士
处处精心 步步落实
责编:杨一枫 邮箱:yangyifeng5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