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边境线之上,与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的是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黑河市。
在这美丽又独具风情的东北边陲之地,黑河学院中国旅俄华侨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如同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实力不俗 成果丰硕
黑河学院中国旅俄华侨历史文化研究基地成立于2013年,共有中俄研究人员13名。其中有3名俄罗斯教授,3名曾在俄罗斯留学的硕士、博士,科研团队实力不俗。
研究基地成立3年来,基地成员不畏严寒酷暑,利用寒暑假时间走遍了黑龙江中上游地区及中东铁路沿线的各大档案馆,并走访了烟台、莱州、龙口、威海等山东省旅俄华侨输出地,经过大量细致深入的调研工作,查找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不懈努力,基地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细数如下:主持参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黑龙江中上游旅俄华侨相关史料研究》等省级、国家级项目课题4项;出版专著《旅俄华侨史》,在中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在报纸上发表旅俄华侨人物传记20余篇。
此外,2014年至2015年间,基地研究人员先后数次赴俄参加学术会议,交流研究成果。同时,承办中俄移民及中俄历史文化相关研讨会10余次,为国内外学者搭建了交流平台。
地缘优势 资源丰富
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与黑河分别坐落于黑龙江的左右岸,两个城市是一衣带水的姐妹城。天然独特的地缘优势首先为旅俄华侨历史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黑河独特的地理位置,黑龙江上下游沿岸的许多村屯都与俄相邻,冬季陆路相连步行可达两岸,夏季则划船互通往来,两市交通极其便利,两岸人民交往频繁。清末民初时期,由于关内土地减少、战乱、饥荒等原因,闯关东的人数骤增,黑河由此又成为外省人赴俄的重要通道。在这长期不断的频繁往来中,旅俄华侨演绎出细数不尽的动人故事。
这些故事不在别处,它们就“沉睡”在黑龙江中上游瑷珲、呼玛、漠河等地的档案馆中,由于地处偏远,至今保存完好,只待“唤醒”。这其中有早期赴俄的通行证,旅俄华侨的社团组织章程,还有一战时期俄国招募华工的各种合同等等。
对于旅俄华侨历史研究者来说,每一件馆藏资源都弥足珍贵。通过它们,研究基地将为世人揭开旅俄华侨历史尘封已久的神秘面纱。
传承历史 任重道远
在国外,旅俄华侨人数众多,分布很广,他们的很多遭遇也最让人感到心酸。
自《瑷珲条约》签订至今,旅俄华侨在俄罗斯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他们是中俄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是中俄友谊的缔结者。
作为中俄4300多公里边境线上唯一的一所中方高校,黑河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学院将肩负起传承历史的使命重任。
黑河是华侨聚集的地方,因侨而兴,因侨而旺。多少有关旅俄华侨的动人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未来,黑河学院旅俄华侨历史文化研究基地将继续充分利用独有的地缘优势与历史资源,做好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走进旅俄华侨的真实生活,铭记历史,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