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24日 星期六

故乡不故却如故(散文)

何 南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24日   第 11 版)

  “三皇故都,万代敬仰。圣哲老子,举世名扬。诗经陈风千字文,先贤妙手著华章……六千年留下九州胜迹,根脉文化,源远流长……”这是我家乡的市歌啊,雅致的歌词、刘和刚磁性的嗓音像两只手,一下抓住了我。

  忽想起屠格涅夫这样写其故乡:“空气里仿佛弥漫着鲜牛奶似的味道!”谢冕先生笔下的故乡则是这样的:“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又想起鲁迅的鲁镇、沈从文的凤凰、张爱玲的上海……于是,浓烈的乡愁便氤氲上来。

  回老家一趟!我终于下了决心。乡心一起,诸神让路,时间舒缓而流畅。

  家乡,这个曾被叫作周家口的地级市,位于豫东平原上,为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之处。过往的岁月里,这里商贾云集,商船穿梭,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仰慕,连接东西,沟通南北。明朝名将熊廷弼经过我的家乡时,感叹系之,赋《过周家口》一首,赞其“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

  家乡的历史可回溯至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建都于此,淮阳的太昊陵常年旺盛的香火,便是对人祖伏羲的深切感恩。我的家乡也是女娲的故乡,西华县境内有女娲城、女娲宫,一派肃穆间,让人遥思自己的来处。炎帝神农氏在这里教人们从事稼穑,播种五谷,淮阳有五谷台留存。伏羲、女娲、神农,在这片曾经硗薄的土地上播下了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

  古代,周口属陈国,是10首《诗经·陈风》萌生并茁壮的沃土。“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女子舞姿的泼辣奔放,男子的恋且惆怅,浓结于字里行间。“宛丘”是淮阳的古称。

  周口是老子故里。一部《道德经》,启万世之智。

  周口又是陈胜、吴广建立张楚政权的地方,史称郢陈……

  周口,其地之“故”,实有其“故”。

  然而,一下火车,我便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了:火车站是新建的,轩敞气派;路是新修的,宽阔平坦,干净整洁;远远近近,楼是新成的,不乏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天是蓝的,白云像PS上去的那样轮廓清晰……变了!家乡变新了!

  小时候我就编织着一个文学梦,但这样的梦让从未远离过农村老家低矮柴门的我产生了怨尤:为什么周口没有开阔的水面呢?否则我或许也会被赋予谢灵运般的如仙灵气了;为什么周口没有厚重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呢?否则我或许就能具备写出《千字文》的周兴嗣那样的如江才华了。直到渐渐长大,眼界渐渐开阔,我才知道,谢灵运、周兴嗣,原是我的一级老乡啊。直到在龙湖的波上泛舟,荷间听雨,我才羞愧地发觉,我对自己的家乡一无所知。

  然而,家乡丝毫并未厌弃我,也没有责怪我甚少回到她的怀抱,而是一如既往地欢迎我——清新的空气、热烈的风、明艳的笑容……都是她的使者。酒店里,酒菜是配角,深情才是主题,亲朋挚友恨不得把整个春天的花香都给你——又如何不从身到心的温暖?

  醉了,醉倒在浓浓的乡情里。现在我要说,即便家乡没有如此厚重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她仍然让我魂牵梦萦;即便家乡没有现在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即便她如过去一样小而旧,但在我心里,在如我一般的游子心里,在被沙颍河的碧波淘漉过的所有心灵里,她仍然是“大周口”。

气壮山河的长征诗词(文学新观察·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摇曳是花的语言(散文)
故乡不故却如故(散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词赏鉴·大好河山)
责编:杨 鸥 邮箱:hwbwy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