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21日 星期三

广西戏剧院的唱念做打

贾振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21日   第 12 版)

  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

  彩调歌舞剧《刘三姐》

  广西文化艺术风采

  赴泰国开展《刘三姐走东盟》活动

  赴悉尼参加悉尼中国文化周演出

  非遗传习班汇报演出

  赴俄罗斯参加“第七届莫斯科国际民俗艺术节”和“第十二届【团结金环】国家民间艺术节”演出

  中国-东盟戏曲演唱会颁奖晚会

  参加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演出

  2016年“文化三下乡”惠民演出

  广西戏剧院“三区”人才培养

  中国-东盟(广西)戏曲演唱会

  进农村演出

  新编历史桂剧《七步吟》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里的四种基本功。对于广西戏剧院来说却不止于此。

  从2012年8月成立以来,广西戏剧院以保护壮剧、桂剧、彩调剧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剧种为重点,以创作生产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为目标,主要从事戏剧的创作生产、戏剧演出、戏剧研究、戏剧教育、戏剧传承保护等工作,是发展繁荣广西戏曲艺术的主力军。

  对于他们来说,唱、念、做、打还有着更特别的含义:唱,就是要唱好“中国梦”的主旋律,演好体现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的剧目;念,就是念好戏剧尤其是地方剧传承发展这本经;做,就是要做好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功;打,就是立足当下,谋划未来,打开戏剧发展新局面。

  

  唱

  唱响“中国梦”的主旋律

  他冒险闯入凤凰寨,说服壮族首领青凤与朝廷联手、共抗强敌;他命人抬着为自己打造的楠木棺材上阵,以示以身许国的决心。这场胜仗,胜得惨烈,却动人心魄。

  这便是广西戏剧院创作的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中的场景。9月9日晚,北京长安大戏院流光溢彩、座无虚席,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广西代表团选送剧目——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在这里惊艳亮相。

  《冯子材》以反侵略战争史上战果显赫的战役——镇南关之战为背景,聚焦英雄壮举,给北京及全国观众上演了一幕气势磅礴、恢宏壮观、声威并振的戏剧。通过冯子材率军抗法、青凤带领壮族山民与法军打游击周旋、九命猫与青凤的个人恩仇、冯家及“萃营”的出征、灵儿阵前的牺牲,以及苏元春等官兵将士奋勇杀敌等纷繁曲折、摇曳多姿的剧情,短短2小时10分钟,《冯子材》全面地展现了这一重大战役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个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惜肝脑涂地的民族英雄形象,在一个个细节的描摹中,在一幕幕血与火的洗礼中,在一声声荡气回肠的咏唱中,巍然矗立在舞台上。

  起承转合间,观众循着英雄足迹,走进战场,感受一代爱国名将誓死保卫祖国河山的爱国精神,体味“国家有难、冯家有人”悲壮感奋的爱国情怀,领略“以帕裹首,赤足草鞋,持矛大呼,身先士卒”“保关克谅”的英雄境界。剧情精彩处,台下掌声雷动,叫好声此起彼伏。

  “民族团结是战胜强敌和一切困难的胜利之宝。”广西戏剧院党委书记陈国禄说,当年,广西各民族兄弟团结一心取得了镇南关战役的胜利,我们今天赞颂英雄的演职人员也由多民族组成,其中少数民族演员占三分之一。

  通过壮剧这一凝练生动的艺术形式,辅以广西的壮锦、铜鼓等重要民族物品元素,以及傩面具及巫师祭祀舞蹈等壮族民俗,加上贯穿全剧、委婉动听、韵味悠长的壮剧音乐,散发出浓郁的壮乡气息的《冯子材》得到了评审组众多专家的肯定和广大观众的好评。《冯子材》还将代表广西参加10月份在西安举行的中国艺术节。

  据了解,广西戏剧院在戏曲创作、排练过程中十分注重唱好主旋律这一主题,挖掘好广西独有历史文化等资源,大力宣传“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题材、类型、样式、风格的多样化,讲好广西故事,实现戏剧艺术创作的繁荣。弘扬主旋律的剧目,还包括2014年创作的现代壮剧《第一书记》,现代桂剧《刘胡兰》等一批精品,极大地丰富了广西演出市场。

  念

  念好地方戏传承发展这本经

  广西戏剧院由首批承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责任单位的广西壮剧团(1965年3月25日成立)、广西桂剧团(1953年6月1日成立)、广西彩调剧团(1956年11月1日成立)和国家重点省级京剧院团广西京剧团(1953年1月1日成立)整合组建。

  广西戏剧院现有演职人员800多人,汇聚了壮、汉、瑶、苗、侗、仫佬等20多个民族的戏曲艺术的优秀人才,其中在职的正高级职称29人,副高级职称78人;同时也拥有一批如尹羲、傅锦华、覃彩霞、张琴音等在国内具有较高声誉的艺术家。

  广西戏剧院从成立以来就担负着保护壮剧、桂剧、彩调剧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剧种的任务。对于他们来说,念好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经,是发展的立身之本。

  活态传承卓有成效

  戏剧院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广西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广西地方剧种的传统曲牌、曲调和各种绝活进行了系统全面抢救性整理和保护传承。

  于2015年建立的广西戏剧院非遗传承展示基地,用一种活态传承和静态展示相结合的形式,构筑一个多元开放、互渗共融的广西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荟萃舞台,传神地演绎戏剧历史精粹,增进社会、民众对广西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状态和丰富面貌的了解,激发大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举贤荐能”培养优秀戏曲人才

  尽管人才荟萃,但整个戏剧院并没有停下学习和继续钻研业务的脚步。通过邀请具有代表性的剧种老艺人带领青年演员复排传统剧目,有效实现了新老演员中的传帮带工作,将优秀的传统艺术和技艺进行了良好的传承和发展。

  根据国家京剧院与广西戏剧院五年帮扶人才培养计划,广西戏剧院于9月上旬组织新编历史壮剧《冯子材》剧组少数民族主要演员赴北京国家京剧院学习。参加学习的演员们非常珍惜难得的机会,虚心向国家京剧院的老师请教,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据悉,广西戏剧院根据人才培养计划选派有潜质的优秀青年演员赴国家京剧院跟班学习,以戏带功,提高演员专业技术水平,打造广西戏剧院剧团青年演员新生代力量,为地方戏剧的传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戏剧院也十分重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几乎每新创一台戏,都组织主创团队到实地采风体验生活。今年3月31日,广西戏剧院党委书记陈国禄、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潘小波、副院长颜明带队,携《红色娘子军》主创团队一行赴海南省采风,实地了解感受这段历史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地理风貌。

  梅花香自苦寒来。彩调歌舞剧《刘三姐》获文化部第二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等奖项,大型风情壮剧《歌王》获第七届“文华大奖”和七项文华单项奖,新编历史桂剧《七步吟》获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等奖项……

  做

  做好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功

  艺术精品到基层不断扩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对于广西戏剧院来说,这不只是在创作中要秉持的理念,同时也是在文艺形式的传播中要坚持的原则。

  广西戏剧院十分重视文化惠民演出工作,精心编排节目,组织了阵容强大的演出队伍,将反映基层生活、贴近百姓,贴近时代,反映中国梦的文艺作品,达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节目送给基层的群众。

  其中他们以“民族戏苑”精品剧目驻场演出为龙头,以在广西戏剧院桂戏坊开展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值班演出为契机,进乡村、进厂矿、进学校、进社区、进军营演出,在密集覆盖广西全区县市的基础上,集中倾斜于民族、边疆、沿海和贫困地区农村,最大限度做好为民、惠民、乐民文化服务工作。

  “十二五”期间,广西戏剧院共开展各类惠民演出1953场次,观众人数约308万人次。

  戏剧院惠民演出到达的很多村屯从来没有过专业的剧团甚至文工团下乡演出,演员们不顾旅途劳累,战胜酷暑和雨季的阻碍,为群众增添欢乐。戏剧院彩调剧团一名主要演员在演出过程中父亲去世,他强忍悲痛,调整精神状态,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工作态度克服困难完成演出,三天后才返家奔丧。还有一名主要演员坚持带病演出,演出结束后才赴医院接受治疗。当地观众更是不顾烈日酷暑或刮风下雨,充满激情地守在舞台前等待演出,不仅体现了基层对于文化的需求和渴望,也给演员们无限的动力,更增强了演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服务国际文化交流

  对于广西戏剧院来说,创作的剧目不仅要在广西当地有影响力,在中国有影响力,同时也要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因此,广西戏剧院多次组团走出去,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到广西地方剧的魅力。

  《刘三姐》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经典剧目,得到了几代中国领导人的高度赞誉及群众的喜爱。由中国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广西戏剧院、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共同主办的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彩调歌舞剧《刘三姐》走东盟演出第一期赴泰国、柬埔寨演出顺利归来。此次演出开启了新的合作交流展示模式,泰、柬两国演员同台献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专程来观看演出的一位泰国观众感慨道,歌舞剧《刘三姐》不仅让他领略了广西壮族独特的民族习俗和文化底蕴,绚丽的舞台设计也让他如临漓江如画的自然风景之中,他真心希望这种具有中国各省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能经常走进泰国,让泰国民众有机会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和多样,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和了解。

  在2015米兰世博会的中国馆广西活动周上,广西戏剧院带团参加演出,美轮美奂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2014年10月,新加坡举办了首届国际戏曲节,广西戏剧院受邀作为开幕式表演嘉宾奔赴狮城。开幕式上,广西戏剧院京剧演员陈慧、张莉分别演唱了《红娘》选段和《状元媒》唱段,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打

  打开新时期戏剧发展新局面

  美丽广西,祖国南疆。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这里居住着壮、汉、瑶、苗、侗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和其他44个民族成员,有着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

  “十二五”期间,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形成了和谐为美、和谐为善、和谐为本的文化特色,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成果不胜枚举。“十三五”时期,广西戏剧发展仍将面临诸多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尤其是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从国家层面对戏曲传承与发展期进行了总体部署和政策支持。广西戏剧院要借此东风,乘势而上,全力做好繁荣戏曲文化的各项工作。

  广西戏剧院龙倩院长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广西戏剧院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各项文化建设工作,按照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突出民族地区特色,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认真做好民族地区文化艺术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工作,重点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精品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桂风壮韵的舞台艺术精品和演艺品牌,持续推进文艺惠民演出常态化,进一步突出广西特色、广西品牌、广西故事、广西人才、广西题材、广西品味、广西平台,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戏剧文艺繁荣发展新路子。

广西戏剧院的唱念做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