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19日 星期一

天宫二号搭载中国文化理念

欧 评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19日   第 10 版)

  发射成功的天宫二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第一个真正的空间实验室,担负着验证未来空间站技术重任。从月满中秋的这一天算起,中国进入重量级航天器发射最为密集的百天:天宫二号入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并与天空二号对接;长征五号大推力火箭首射。按照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这标志中国正实施空间实验室起步和衔接空间站的关键阶段。

  航天器穿梭于皓月明空之中,给中秋这个凝聚了全球华人和合之美的感性场景带来更丰富的意境。“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浪漫人文的是共赏婵娟,寄望情浓家和;激扬理性的是问天奔月,探访寰宇星辰。这正是华夏文明、华夏儿女应有的高度。在人们遥祝团圆的这颗月亮上,被拟人化了的中国月球车玉兔号7月31日才刚刚“退休”,在30多万公里外的星球上独自生活了972天。如今,随天宫二号升空即将开启的,将是新一段太空之旅——是新奇的发现之旅,更是辛劳的工作之旅:空间实验室携带51件仪器设备,身负涵盖基础研究、精密测量、前沿应用的10余项高精尖的实验任务,将为国际空间科学前沿带来新的突破。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探索太空活动,中国起步远较美俄、欧洲为晚。自1992年9月21日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中国让全世界看到一部史诗级的载人航天大片:1999年,发射第一艘不载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2005年,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同时飞天;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2008年,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2011年,神舟八号成功对接天宫一号;2013年,神舟十号搭载三位航天员再次进入天宫一号进行科学实验。

  在这跨越一整代人成长的时间过程中,中国以更高的效率、更开放的姿态取得了许多与先行者相若的成就。更年轻、更庞大、更活跃的黄金一代中国航天人已是人类探索宇宙共同事业的生力军。到2020年建成的中国空间站有可能接替国际空间站,成为人类唯一在轨运行的太空空间站,而目前的太空合作计划中还没有中国的角色位置。

  欧洲航天大国面临的预算压力上升,促使欧洲航天局考虑与北京共同分担航天项目的可能。这次天宫二号所搭载的伽马暴探测设备,即为中国与瑞士联合研制。据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分别与俄罗斯联邦航天署和欧洲航天局就科学家进入中国空间站达成协议,空间站设计为大型舱段对接预留接口。人们有理由期待这样的合作更广泛、更深入,让“天宫”、“神舟”所寓寄的向往、和合之美,与创新、协作的时代精神成功“交会对接”。正如欧洲航天局局长韦尔纳所言:把中国等非传统伙伴纳入更大的人类探索平台举措是务实的,只有让中国参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宇宙飞船才能在太空连接在一起。

  (摘自《欧洲时报》) 

亚裔:你为何要当政坛“隐身人”?(华媒观察)
天宫二号搭载中国文化理念
华人车祸频遭骗
律师提醒勿私了
严打“零团费”旅游
中国游客或跌一半
中国投资者网络购房
当地中介忧流失客源
责编:王丕屹 邮箱:wangpiyi51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