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16日 星期五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本报记者 杨明方 韩立群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16日   第 08 版)

  火焰山下葡萄喜获丰收。
  阿不力孜摄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听着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行走在吐鲁番,你会感到风是甜的,田野是甜的,人也是甜美的。

  “今年葡萄的收成非常好。”在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艾丁湖乡庄子村,村民阿迪拉·吐尔逊正忙着采摘葡萄,“以前种葡萄很辛苦。秋天要埋,春天要挖出来,搭架子,运输只能背或用毛驴车。现在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种植普遍省事不少,收入还增加了。”

  

  “世界葡萄之乡”久负盛名

  位于新疆中东部的吐鲁番,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因地处盆地之中,四周高山环抱,形成了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五大特点,素有“火州”“风库”之称。

  这样的气候,特别适合葡萄生长。早在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发现这里种植葡萄。据称,吐鲁番葡萄种植历史约有7000年。

  如今,这里种植的葡萄品种达500多种,去年吐鲁番市葡萄种植49.1万亩,葡萄总产量91.7万吨,其中,葡萄干总产量12.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8.33%,是名符其实的“世界葡萄之乡”。

  吐鲁番最著名的葡萄产地,就是葡萄沟。葡萄沟在吐鲁番市东北约10公里的地方,是天山支脉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呈南北走向,全长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

  乘车沿着山路驰行,两山夹峙,布依鲁克河流水潺潺。葡萄架铺满沟谷,点缀着桃、杏、梨、桑葚、苹果、石榴、无花果等各种果树,一户户农家掩映其中,十分惬意。一座座晾制葡萄干的晾房站立在山坡和屋顶,别具特色。这里居住着维吾尔、汉、回等民族,世世代代以种植葡萄为业。即使酷暑,这里凉风习习,是火洲避暑的天堂。

  打造百亿元葡萄产业

  许多人对晾房会产生好奇。它往往建在高处,形状像碉堡,十分显眼。四壁用砖砌成,留出了有规律的洞孔,又像巨型的蜂巢。吐鲁番的葡萄干,之所以色泽鲜亮,甘甜无比,晾房起了重要作用。它是吐鲁番人千百年智慧的结晶。

  阿迪拉·吐尔逊告诉记者,以前收获的葡萄一部分卖新鲜葡萄、一部分晾葡萄干卖。去年他和不少村民都与酒庄签了合同,葡萄主要卖给酒庄。现在只需采摘装筐后,酒庄派车拉走酿酒。

  目前,吐鲁番市新建葡萄示范基地2万亩、酿酒葡萄基地5.4万亩。据吐鲁番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梁万勇介绍,吐鲁番市依托葡萄这个传统优势,深挖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努力打造百亿元的葡萄及相关产业。

  建设万亩桑园和杏园

  近年来,吐鲁番市的生态越来越好。让人啧啧赞叹的不再仅是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更有大片的绿洲。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广,葡萄、西瓜、甜瓜、棉花、杏子等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修建日光温室大棚,发展观光农业,让农民四季都有收获。

  日前,高昌区洋莎河森林公园正式对公众开放。走进洋莎河森林公园,昔日戈壁荒滩、砂石大坑、垃圾遍野的景象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绿树环绕、小河流水、鸟鸣声声……近年来,吐鲁番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吐鲁番干旱少雨,在全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2013年起,吐鲁番市开始连年推进“万亩桑园、万亩杏园”建设工程。在G30国道吐鲁番段沿线挖砂换土、输水滴灌,广种耐活、抗风沙的桑树,形成了两条长达25公里多的绿化带。如今,东起火焰山、西达兵团第十二师221团的国道线,变成了一道亮丽的绿色走廊。

  “桑树十分耐旱,在吐鲁番干旱、缺水的现实条件下,大面积栽种桑树、杏树,生态效益不容低估。”据吐鲁番市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2013年至2016年春季,全市累计造林16.18万亩,其中建设“万亩桑园、万亩杏园”5.62万亩。截至目前,全市桑园达2.94万亩、杏园达8.12万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坚实的生态屏障和产业保障。 

  (图片来自百度)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列车全面禁烟何时实现(时事点评)
新闻点击
花舞人间(焦点瞬间)
闻臭识排放
责编:罗 兰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