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10日 星期六

月圆人团圆

阿 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10日   第 10 版)

  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对小孩来说是“月饼节”,是一个吃甜月饼的日子。记得我小时候中秋节吃的月饼,虽说很普通,价钱也不贵,但非常好吃。例如五仁月饼,里面有多种的果仁,吃起来非常香。还有一种更廉价的青红丝馅儿的月饼,吃着也特别香甜,只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是啊,时代变了,口味也在变。但是,从青红丝月饼走出来的人们,在青红丝月饼消亡或说寡见以后,就愈加地怀念它了。如此说来,吃,不仅仅是果腹,也不仅仅是享受美味,更多的是在品尝岁月留给我们的那份情怀和亲情。

  中秋节是中国的团圆日。这一天如没有特殊情况,都会回家和家人吃一顿团圆饭。吃过团圆饭之后,大人会在院子里摆上桌子,将瓜果梨桃、月饼,包括各种小吃、茶水等,摆满整整一桌子,谓之“供月”。一家人围坐在桌旁一边聊天,一边吃,一边举头望月,感慨人生之岁月、岁月之匆匆。无论如何,月还是故乡明啊。在老北京,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天有拜兔爷的习惯。《花王阁剩稿》云:“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挺有趣的。这一由来是不是和月宫里的玉兔有关呢?

  中秋节除了赏月吃月饼,家人自然而然地会在这样的日子里思念已故的亲人,所谓其思也雅。说来父辈们这种思念中的讲述,其实也是在做一种传承。我想,齐家与治国的理念大抵就是从一个又一个民俗节日中,以如此别样的情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吧。

  一次,有个朋友在中秋节的时候送给我一面铜镜,愚钝的我竟不知何意。其实,中秋互赠铜镜的习俗由来已久。中秋节的前身则是“千秋节”。《旧唐书·玄宗本纪》上说,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癸亥,唐玄宗应百官表请,将自己的生日(八月五日)设定为“千秋节”,并普天同庆。皇上将特制的“千秋铜镜”颁发给四品以上的官员,还作了一首《千秋节赐群臣镜》诗:“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臣,遇象见清心。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群臣百官也会给皇上敬献美镜。所以在盛唐时期,“每到丹桂飘香的季节,铸镜师的当务之急便为铸造‘双秋’镜——千秋镜、中秋镜,以供佳节之用。”从此,千秋节便演化为互赠铜镜的节日了,称“千秋金鉴节”。

  说来,中秋节的起源是和农业生产有关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谓“秋”,乃“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家为了庆祝丰收,就将“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雅号甚多,斗艳争奇。据说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农历的八月十六这一天,不知何故也。更为浪漫的是,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时,民间有拜月老、求爱情习俗。如此说来,这一天该是一年来月下老人最忙的一天了。

仲秋八月,秋思深沉隽永(民俗)
月圆人团圆
八月桂香 秋高气爽(物候)
月下独酌(诗意)
农历日历
责编:赖 睿 邮箱:lairuismil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