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搭建中外桥梁

尚·撷福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09日   第 10 版)

  今年7月,我应邀来中国参加“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在为期半个月的活动中,会有多少中国专家学者和领导者与我们进行互动?”“中国知识分子在阐述和表达他们的理念和观点时,会展示出怎样的开放性?”“参加此次活动的汉学家们来自20多个国家,情况差异很大,有的不会汉语,有的不会英语,主办方该怎么组织好此次活动?” 抵达北京之时,我心中充满好奇与疑问。

  根据研修计划安排,我们在北京参加了一些培训课程,并与来自中国文化部、社会科学院和有关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交流。比如,我们聆听了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所作的关于中国历史的精彩报告,他为我们分析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史学家在记录和书写历史过程中对史实准确性的重视,讨论了历史如何作为一种持续不断的运动而存在。再比如,我们聆听了大作家刘心武讲解《红楼梦》,他讲得如此引人入胜,于我而言简直就像在听清代评书大家石玉昆在说《七侠五义》。

  参与研修计划的汉学家背景迥异。就语言方面来说,他们中有些汉语极佳,甚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但英语能力较弱;有些英语很好,但汉语能力很弱或者不懂汉语。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该如何设计出一套适合每个人的研修方案呢? 他们用汉英双语同声传译很好地解决了语言上的难题:汉学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调节耳机频率,选择听中文或者英文翻译。像解决语言问题一样,主办方周到地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各个细节,精心设计、有效实施了完备的研修计划。

  研修第一周,除了葛剑雄、刘心武先生,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思也给我们作了讲座,并与我们进行了讨论。胡鞍钢讲解了中国新的五年规划,其中特别强调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而王缉思讲解了中美关系和中美两国各自对世界局势的看法,令人印象深刻。

  研修第二周,根据各自不同专业,我们被安排到中国对口的研究机构进行专题研讨交流。由于我在纽约一家法学院讲授银行诉讼课程,同时是一家代理中国在美银行和商业机构业务的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我就被分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

  在美国,我发表的一些法律论文曾被美国最高法院、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和纽约上诉法院(纽约最高法院)引证和引用。在这些论文中,我批评美国法院手伸得过长,强令外国银行违反本国法律的做法。比如,很多美国法院要求外国银行向原告移交银行账户记录和别的文件,尽管这样做意味着违反母国法律。通过与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优秀专家探讨交流,进一步丰富了我的相关法律论据。我希望能继续与这里的专家合作,利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对美国法院施加影响。

  我必须提及在北京一个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中国金融博物馆。该馆真是太棒了,简直无可挑剔:展品陈列信息非常丰富、极富吸引力;导游的讲解既妙趣横生又让人大开眼界,堪称完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博物馆是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见证。

  研修第三周也就是最后一周,文化部安排我们去安徽省,踏访该省最著名的风景胜地,包括西递、宏村和黄山。安徽之行可谓震撼人心。我曾到世界上几十个国家旅行,但宏村应该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地方:拱形的门洞,青石板的弄堂,精致的木雕和石雕,仿佛世外桃源,每一个古遗存都透出浓厚的岁月痕迹。当应邀在当地有关部门举行的晚宴上发言时,我这样感慨道:“我不敢说安徽就是天堂,因为我还没去过天堂,不知道天堂有没有安徽这么美!”

  在我看来,对于全球范围的中国学研究者来说,“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不仅有助于客观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发展,而且有利于深入理解中国中国主流思想观点,它本身就是中国软实力的有力展示。我为能参加这个活动而自豪,我愿尽己所能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中美合作共赢。

  (作者为美国德汇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律师、福特汉姆大学客座教授)

东盟合作主旋律奏起渐强音(环球热点)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搭建中外桥梁
里约举行阅兵式 庆祝巴西独立日
海域划分应有正当标准
数字天下
责编:宦 佳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