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07日 星期三

樊建平:在深圳培育一片创新“森林”(创新名家)

程全兵 赵鹏飞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07日   第 07 版)

  深圳先进院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残疾人自主站立和行走。

  樊建平,1963年11月生于内蒙古,1990年在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后进入中科院计算所工作,并很快成长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知名专家。2006年开始,担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一职至今。

  作为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的奠基人之一,他先后主持并完成“曙光一号”、“曙光1000”、“曙光系列可扩展并行计算机系统”、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系统等一批国家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的研制工作。其中,“曙光一号”获1993年电子部十大科技成果奖、199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99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曙光1000”获199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9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年成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2009年2月入选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2014年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并获颁深圳科技奖“市长奖”。

  

  乐于担当“人才伯乐”

  2006年2月,根据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结合中国科学院科技布局调整的要求,围绕深圳市实施创新型城市战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诞生。10年来,作为深圳科研中的第一支“国家队”,先进院从由最初的5人团队发展到超过2000人的规模,建成了6个研究所、1所特色学院、4个特色产业育成基地、5只产业发展基金,各级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近400人次。

  作为院长,樊建平在先进院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表示,先进院能获得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人力资本雄厚,自己很荣幸能够在先进院成长过程中扮演“人才伯乐”的角色。“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人才伯乐。”他说。

  为了揽才,樊建平不遗余力。在业界,樊建平有一个外号——“人才猎手”,因为他曾多次组队到海外招聘,欧洲、日本和美国,一流高校和研究院都留下了他的身影。目前,研究院“海归”已占科研人员的2/3。

  在全球广泛吸收人才的同时,先进院也向外输送了一大批人才,10年来培养的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研究生中,约60%留在深圳发展。另外,先进院人才的“换水率”很高,先进院每年向外流动的各类人才超过500人,又从全球各地尤其是发达国家吸收进等量的新人才,保持了团队的活性,团队的平均年龄多年保持在32岁左右。

  如今,这位伯乐的目光转向了更年轻的创客队伍。不久前,先进院与深圳市政府、南山区政府共同发起成立深圳市国际创客中心,与德国史太白大学国际创业学院联合成立中科史太白国际创客学院。各方将围绕着创客这一群体,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和最有效益的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樊建平说,“创客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创新群体,深圳近年来也成为国内外创客们创新创业的最佳选择,希望尽可能为这些‘小朋友’提供平台,让他们中产生下一个华大或光启。”

  微创新“森林”添动力

  经过10年来的飞速发展,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已经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多元化团队,已成为高端人才聚集的新高地,构建起了“首席科学家+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三级人才梯队,成为中组部第二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千人计划基地)、科技部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万人基地)。凭借厚实的人力资本,深圳先进院2012年以来专利申请量在广东省科研机构中排名第一,在中科院系统名列前茅,成为各类科研奖项的“得奖大户”。

  樊建平认为,一棵创新的小树苗能否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天时地利等多重因素。因此,先进院主要打造一片创新的森林,而不是猛浇灌一两棵大树。作为中国科研的“国家队”,先进院以新型科研机构的定位,在深圳创新土壤中不断散枝开花,形成了科研、产业、教育与资本四位一体的“微创新”生态系统。在这片四位一体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森林”里,企业存活率、专利转化率和技术转化率分别是传统模式的3至4倍,创新效率总体提升30倍至60倍。

  10年来,除了建成多个院所、基地外,先进院还在深圳牵头成立了机器人、低成本健康、北斗、海洋四大产业联盟,联盟企业累计200余家。先进院累计育成企业超过200家,其中,先进院持股82家;持股公司中产值过亿企业约6家,准备在新三板或创业板上市企业约5家,其中,联影科技、中科强华公司等企业成为细分领域的领导品牌。同时,先进院与近200家企业进了产研合作,接受企业委托项目超过500个,争取400余个地方科研和产业化项目,带动新增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

  机器人预言今成真

  樊建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幻控”。在业余时间,他最喜欢看科幻片、科幻小说,对技术的趋势有着天生的敏感。

  在2006年的高交会上,樊建平就预言,未来10年,机器人将大为普及,走进千家万户。当时,中国机器人产业尚未起步,刚刚建院的深圳先进院也仅仅设有一个中心。如今,10年过去了,这个预言已经基本实现。而先进院通过重点布局机器人,也已经建起一个300人的机器人研究团队,包括2位中国工程院院士、6位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和多名“863”领域专家,研究能力跃居全国一流水平。

  深圳先进院已连续多年在国际机器人顶级会议ICRA和IROS上发表文章数量居国内第一;开发的高斯脸人像识别技术因识别率达98.52%,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代柔软材料爬行机器人属国际首创;获批广东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人机智能协同系统重点实验室。凭借强大的科研实力与产业化推动力,先进院牵头组建了全国首个机器人产业联盟和深圳市机器人行业协会。

  在市场化方面,先进院与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共建核电站,合作研发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爬壁机器人,打破国外垄断;与腾讯合作开发小Q机器人,广受欢迎。深圳先进院建立的机器人孵化器,孵化企业6家,转移技术超过20项,带动全市行业产值由2006年的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00多亿元。

  现在,先进院正在进行布局的领域包括脑认知工具、T细胞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人造视网膜、纳米载药、合成生物学药等。樊建平认为,科技是无法规划的,深圳先进院从建院开始,就确定了多学科交叉的方向,今后也将在这些领域继续攻关。

深圳“双创”缘何领跑全国
樊建平:在深圳培育一片创新“森林”(创新名家)
责编:赵鹏飞 邮箱:hwbj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