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03日 星期六

“海归”让广东更“智慧”(侨界关注)

本报记者 严 瑜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03日   第 07 版)

  图为李鹰向海外华媒记者介绍由华侨华人团队研发的智能医疗项目。

  图为海外华媒记者在广东省数字广州研究院“智能广东”体验中心体验智能书写。

  “海外华媒广州行”,韩国世界侨报总编辑王群手中的毛笔刚刚落下,他面前的屏幕上就显示出这七个大字。“大家可能以为这是一块触摸屏,其实它底下可以什么都没有,而是利用一圈红外感应器,记录下你手中毛笔的运动轨迹。”一边的广东省数字广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鹰笑着道出其中的奥秘。

  这只是研究院“智能广东”体验中心入口处的“开胃菜”。日前,本报记者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华媒记者一起,随中国侨联主办的“亲情中华·海外华文媒体侨乡行”采访团走进广东,在这里感受到一座越来越“智慧”的侨乡,而它的变化恰恰与海外华侨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座更加智能的城市

  “这个皮带好,我可以给我父亲买一条。”在“智能广东”体验中心,欧洲新闻网副总编邓敏被一条看似普通的皮带吸引,拿着仔细研究起来。

  其实,这是一条充满“智慧”的皮带。老人只要系上它,孩子和医生就能及时了解他有没有按时吃药、是否在外摔倒等各种健康情况。“皮带里面藏着一个电子传感器,可以将信号随时发送到配套的智能手机上。”李鹰向身边好奇的华媒记者解释道,而且,这样的皮带不仅可以在研究室见到,“在广州都已经有卖,价钱也不是很贵”。

  在“智能广东”体验中心,让海外华媒记者啧啧赞叹的产品还有很多。从公路收费的智能感应卡,到生态环境的智能检测器,从智能家居到智能物流,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无不被赋予“智慧”,生活和工作因而更加便利高效。

  “我们这里的技术都是已经真正在广东的生产生活中使用的,不仅仅是科普。”李鹰指着一个能够智能检测土壤含水量、含氧量等指标的传感器举例说,“这个产品就已在市场推广使用七八年。”

  而广州这整座城市也因“智慧”而变得更加美丽、安全。“落雨大,水浸街”,这句“老广州”们耳熟能详的歌谣,对于现在的广州市民来说有些陌生,因为下大雨导致城市路面被淹的场景已不那么常见。“不是广州的雨水少了,而是我们有了智能的市政管理系统。”李鹰介绍,在广州许多路灯底下安装着一些不起眼的传感器,它们实时检测着每个路段的积水情况,一旦感应到某个地方下雨积水,就会通知系统,启动抽水泵。

  如今,数字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广东的角角落落。而这座从来不乏创新精神的侨乡还有一个更加宏大的目标,那就是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把包括交通、市政、消防在内的各种智能系统管理起来,搭建一个名副其实的“智慧城市”。

  一群海外的能工巧匠

  广东的“智慧”离不开一群能工巧匠,而这其中,就有不少是从海外带着高新技术归来的华侨华人。

  李鹰就是其中的一名先行者。2005年,在国外学习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回国参加“留交会”,之后便将自己职业生涯的坐标定位在广州。

  “我从小就跟着父母来到广州,在这里长大。敢为天下先,一直是广东人的历史传统。这里的开放性和国际化也为信息科技发展奠定很好的基础。”谈及广东发展创新创业的优势,这位老归侨滔滔不绝。

  而在引进技术、引领创新的路上,李鹰始终步履稳健而紧凑。2006年,他在广州发起组建了全国第一个物联网产业联盟,将物联网技术的培训、试点和应用引入广东。如今,李鹰已是“智慧广东”建设的领头羊。今年,他主持的“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运营公司”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营。

  李鹰说,这几年,像他这样的“海归”越来越多,他所在的数字广州研究院每年都会迎来不少从海外携技术归来的华侨华人。“来得太多了!”李鹰笑称,这些“海归”甚至觉得自己更像“海草”,因为“到处都是”。

  据统计,目前在广东的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和华侨华人的专业人士已有约5万人,创办企业3000多家,而他们分布最多的,正是生物医药、智能传感、智能机器人等公认的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科技主流领域和产业主导方向。

  一片更好的创新沃土

  在侨乡广东,回报桑梓是海外华侨华人代代延续的传统。过去,他们捐钱捐物,助力广东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如今,他们捐才捐智,让这座城市更有活力,更富智慧。

  而对于选择这里的华侨华人,广东也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创新创业的火花得以尽情地迸发。

  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首创留交会、留创园等“智力交易平台”的广州开发区,如今依然是华侨华人归国创新创业的良好服务对接平台,这里建成了340多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集群,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集群,也成为华侨华人创新科研团队在广东的聚集之地。

  据悉,为了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广州还将设立“高层次人才转向资金”。海外精英来此创业最高可获500万元的资金扶持。此外,今年广东省还选出首批10个“互联网+”创建小镇,包括5个产业型小镇和5个创业型小镇,这些都将为华侨华人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创业打造更好的环境和平台。

  “科技创新必须要有一定的聚集浓度。氛围搞起来了,创造就搞起来了。”李鹰说。而如今,在广东这片肥沃的发展热土上,华侨华人的技术和想法正在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也让广东离“智慧城市”的梦想越来越近。

“海归”让广东更“智慧”(侨界关注)
华人社区
新三样助新移民融入当地社会
千余华人共祭中华三祖
创新赶上好时代
责编:孙少锋 邮箱:guojih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