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03日 星期六

从军事邮便中看日军侵华罪行

本报记者 陆培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6年09月03日   第 04 版)

  9月2日,大批民众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参观。
  方东旭摄(人民视觉)

  二战,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尽管战争已经结束70多年,但人们从未停止过思考如何才能不再走向战争。访日口述历史学者李素桢、田刚等以口述历史的方法,挖掘事实,取得了不少成果。

  在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纪念日前夕,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一年来,他们着力于调查挖掘侵华士兵的军事邮便,发现里面记录了大量日本侵华战争的事实。

  军事邮便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时期,日军官兵的往来信件。

  军事邮便  记述屠杀

  在军事邮便中,一名为桑原实的日本军人,曾在1938年1月先后3次写信给日本国内,详细描述了南京大屠杀发生前后的凄惨景象。

  信件封皮上的落款显示,这名军人是日本陆军第三师团的士兵,第一封信的邮寄日期是1938年1月1日,收信人是日本静冈县磐田郡的。信中写道:“到去年31日(整理者注,1937年12月31日)为止,每天在扬子江边杀200人。有的被反绑上双手,扔到河里去,向他们开枪射击;有的脑袋被砍下来。”

  第二封信描述的则是日军占领南京以后的情形。他在信里写道:“南京和平了,南京市民渐渐返回城里,但是没有房屋可住,冻饿而死去的一天数百人,支那人悲惨可怜啊。”

  第三封信写道:“我们居住在南京,天气已经暖和起来了。虽然一星期前下了雪,但现在已经暖和,每天穿一件汗衫就可以了。已经死去的支那兵因天暖而腐烂,臭气熏天,到处是战场啊。扬子江边的一个湾里堆积的死尸简直像山一样,看了感到惊恐。”

  李素桢介绍,涉及南京大屠杀内容的书信还有很多,还有待进一步整理。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侵华时期的日本当局对战场上的官兵书信往来,实施严格的邮政检阅制度,凡认为不利于日军的言论或军事驻地描述等,均会被涂抹掉甚至扣押。但在这批军事邮便中,大量关于屠杀中国民众的内容,却被顺利地传回了日本国内。

  侵略事实  不能遗忘

  这些军事邮便中还有大量的书信并非寄给日本国内的家人朋友,而是被邮寄到一些学校。1937年驻扎在河北保定的日军中支派遣队山村部队的三浦氏,在写给日本静冈县东丰田小学的信件中写道:“每天出去杀5至10个人,杀人杀得多了,气氛越来越高涨。”“他认为在被杀的人中也有平民,但是也都被杀了。”李素桢说。

  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对当时日本青少年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今年88岁的猪熊得郎,于1943年来到吉林敦化,成为日本关东军第2航空军第22对空无线队的士兵。

  猪熊得郎说:“我是15岁申请去当兵的。那时候父母是反对的,我和父母谈了3天,教科书和学校的老师都鼓励我们上战场,这正是证明自己是男子汉的时候,到第4天我就开始绝食了,一看我是这个态度,父母说你想去就去吧。入伍以后一打听,我们中间大概每3个人里就有一个是偷盖父母印章跑出来参军的。”

  李素桢在日本某大学做了问卷调查,让学生回答“9月18日”在历史上是什么日子。能回答对的只有2%,也就是两名学生。而这两名学生中一名曾到中国留学过,另一名是在华日本遗孤的孙子。

  留下历史  促进和平

  访日口述历史学者李素桢、田刚,以“侵华日军老兵”及“在伪满洲的日本人”为对象,在日本已经访谈十几年,挖掘采集了近千人的口述史,并注意收集侵华老兵的照片、笔记、日记等相关文献。这些口述历史的证言,堪称跨世纪的记忆遗产,对于铭记我们民族那段曾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牢记日本法西斯的战争罪行,具有特殊价值。

  田刚说:做日本侵华老兵的口述调查与访谈,要有信仰,即“留下真实的历史、促进中日友好和平”。

全国政协调研协商座谈会召开
全面深改进入“施工高峰期”
听取规划建设进展情况汇报
纪念抗战胜利71周年座谈会举行
空军航空开放活动举办
中方欢迎菲律宾总统访华
安理会谴责中国驻吉使馆遭恐袭事件
从军事邮便中看日军侵华罪行
专家在京研讨养老服务
中国高僧与诺奖得主对话